关注华人人口比重下降和老龄化——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变动分析
作者: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9-07-15


  海外华侨华人在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他们积极拥护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力推动了中国同沿线各国的友好合作,为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一条和平交往、文明交流之路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充分认识海外华侨华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到,他们自身也在经历着时代的变化。总结历史经验可以发现,人口再生产的时期规律性是影响人口变动的重要因素。了解人口再生产自身规律对海外华侨华人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影响,把握海外华侨华人人口变动历程和时代特征,是实现科学估算海外华侨华人规模及其社会影响的重要基础。

 

  华人比重下降体现人口转变不同步

  马来西亚是当前全球第二大海外华人聚居地。从社会经济地位上看,马来西亚的华人受教育程度较高,多属于中等收入阶层,对马来西亚当地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与其他海外华人聚居国家和地区相比,马来西亚直接影响华人人口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相对较少,更有利于准确把握华人人口再生产特征。当前,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变动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在总人口中占比下降。与马来西亚建国初期相比,当前华人占该国总人口比重下降近一半,是东南亚地区华人占总人口比重下降最快的国家。进入21世纪,当地华人社团开始密切关注华人人口比重快速下降的问题,并通过媒体报道、学术讨论等方式呼吁人们重视并积极应对未来的人口挑战。事实上,影响当前马来西亚华人人口比重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最核心要素正是人口再生产的周期规律,即人口变化周期。

  通过研究分析多个国家的宏观人口数据历时性变化,学者们提出了人口转变理论(DemographicTransitionTheory),用以论述和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再生产与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间的联系。人口转变理论是对人口再生产类型变化过程的高度概括,该理论认为:人口再生产是一个由高死亡率、高生育率的高水平人口均衡向低死亡率、低生育率的低水平人口均衡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得到改善,死亡率下降,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但与此同时,出生率维持原状甚至提高,导致人口快速增长,亦称“人口膨胀”或“人口爆炸”。这种生育率下降速度远低于死亡率的现象被称为人口转变的“时滞”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早婚多育”的传统生育观念逐步淡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以及女性劳动参与率和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进一步巩固生育意愿的转变,生育率开始出现下降,逐步降至人口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再生产过程进入以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为标志的低水平均衡状态,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人口数量逐步趋于稳定。

  人口转变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对马来西亚人口再生产过程的描述。相比于单一人口变化,多民族特征又决定了马来西亚的人口转变具有特殊性。人口再生产深植于社会经济背景之下,教育、收入、职业等方面族群差异的存在,导致马来西亚人口转变进程存在族群间的不同步性。根据人口转变理论,死亡率下降是人口转变的重要标志。死亡率下降首先从社会地位较高的群体开始。受益于医疗事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20世纪中后期马来西亚社会各个族群死亡率先后实现大幅度下降,依次开始进入人口转变进程。但由于各族群人口转变的时间起点不尽相同,导致同一时期生育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存在较大的族群差异。华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下降正是人口转变不同步性的体现。

  由于具有相对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马来西亚华人的人口转变早于其他族群。在这种转变的初始阶段,华人人口死亡率及婴幼儿死亡率下降至马来西亚各族群最低水平,平均预期寿命远高于其他族群。与此同时,生育率在较长时期内依然保持高位。与其他族群(马来人、印度人)高死亡率、高生育率相比,华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提升了其在马来西亚总人口中的比重。1957年后马来西亚其他族群人口开始进入人口转变前期阶段,死亡率下降,生育率保持高位。同时期华人人口生育率降低至人口更替水平之下,死亡率保持低位,自然增长率逐步下降,马来西亚华人人口比重开始出现下降。20世纪70年代之后开始呈现快速下降趋势,从1970年的36%下降至2015年的21.4%。与马来西亚其他族群相比,华人最早呈现了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特征,人口年增长率低于1%,完成了人口转变。而同时期仍处于人口转变进程中,生育率高、死亡率低的马来人人口比例上升至68.4%1970年时马来西亚华人的总和生育率约为4.62000年之后已经下降到了人口更替水平(2.1)之下。至2013年,华人人口总和生育率依然在全体马来西亚人口中处于最低位,为1.4,远低于同时期的马来人。

 

  华人人口变化具有重要现实影响

  人口转变的国际经验表明,率先完成人口转变的马来西亚华人未来将继续保持低生育率、低增长的态势,未来华人婚育年龄人口和总人口在马来西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将继续下降。但低增长的人口发展趋势并不意味着马来西亚华人人口比重将迅速下降。由于过去20年里华人人口比重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马来西亚各族群人口转变的不同步性,伴随马来西亚各族群社会经济差异缩小,其他族群生育率下降并逐步完成人口转变,华人与其他族群人口生育率和人口结构的差异将趋于缩小,未来华人人口比重将不会再次出现快速下降。人口预测结果显示,至2040年华人在马来西亚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将从2015年的约22%缓慢下降至20%左右。

  相比于人口数量,未来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更引人瞩目。华人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是未来马来西亚华人族群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具有最高的预期寿命,华人长期以来一直是马来西亚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族群。未来一段时间,马来西亚华人将进入快速老龄化时期,老龄化速度将远高于其他族群。马来西亚华人中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2015年的约10%快速提高至2040年的22%左右。此外,由于华人未来婚育年龄人口比重下降速度可能较快,生育率的提高对减缓人口快速老龄化趋势的作用较小。

  尽管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变动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现象,但华人人口比重下降和人口老龄化对马来西亚社会的现实影响不容忽视。人口比重的缩减将弱化华人在马来西亚社会的话语权,快速老龄化将降低华人的社会政治参与度,进而对华人族群在马来西亚的地位产生负面影响。华人依然是影响马来西亚社会政治的重要力量。研究华人人口变动对于马来西亚政治和社会的综合影响,将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诸多历史原因以及人口统计方式、口径的国别差异,一些华人主要聚居国家和地区缺少对华人人口的准确统计,因此估算海外华人人口有较大难度。而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在职业、教育、收入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其所在国家人口比重同样将受人口转变进程族群差异的影响,因此可以说,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变动对估算未来海外华侨华人人口规模具有重要启示。综合人口学等多个学科,对海外华人人口进行科学、准确的估算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课题。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