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让老人留在村里养老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发梦都发不到”、“比十个儿子九个女儿还好”,66岁的陈锦光这样形容村里近来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
  从今年年初七开始,陈锦光所在的江门鹤山市桃源镇三富村开始在村里试点居家养老,就近为家境困难的老人提供免费的午、晚餐和日托、夜托等服务。
类似三富村这样的试点,全省目前已经有10个村庄,探索进展不一。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全国各地都在就养老问题进行各种各种探索,但多局限于城市居民,农村居家养老仍是新鲜事物。如何解决基数庞大的农村养老问题意义重大,广东开始试点的农村居家养老颇具探索意义,或可为居家养老走出城市,走向更广袤的农村地区探索出一条新路。
 
  家门口的开心食堂
  此前的村办公楼改成居家养老服务场所,一楼是免费食堂,二楼有数十个床位,供老人们日托和夜托时使用
3月16日上午,10时。离午饭还有一个多小时,三富村的助餐食堂已热闹起来,14名等待就餐的老人早早地围坐在饭桌前,人手一个茶杯,聊得热火朝天。
 
  聘请社工为老人专门做饭
  三富村的助餐食堂又名开心食堂,位于三富村以前的村办公楼一楼,为老人们提供免费午、晚餐。食堂前厅摆放了三张大圆桌,左侧是公示栏,上面挂着每天吃饭老人的名单。后厅为厨房,各种厨具和消毒工具一应俱全,摆放得也十分整洁。这些都是村民无偿提供的。
  现在,村办公楼已经全部改成为老人们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场所,二楼上还有数十个床位,供老人们日托和夜托时使用。
  免费就餐一个月以来,每天上午一吃过早饭,老人们就习惯性地来到食堂周围。天气好的时候,他们就在食堂门口的村民广场内晒晒太阳,天气不好就去旁边新修的祠堂内打打牌、下下棋,或者到食堂内聊聊天。
  在老人们聊天的时候,村民陈艳芳已经买完菜回来,正在厨房内紧张地忙碌,为老人们准备午餐。陈阿姨是村里专门为食堂聘请的社工,曾在敬老院工作近20年,也专责为老人们做饭。
  据她介绍,她每天要负责为老人们做中午和晚上两顿饭,从买菜到洗完碗,每天大概需要8个小时的时间,风雨无阻,每天都得上班,而每月工资只有1000元,比她以前在工厂和敬老院工作时的工资要低不少。
说起为什么会愿意来为老人们服务,陈艳芳淡然地说:“他们都是看着我长大的,现在他们都无依无靠,在家里有上顿没下顿的,幸好现在有了个免费食堂,我就想趁机来帮一帮他们。”
 
  老人行走不便有人去送饭
  11点半,午饭做好了,热气腾腾的土豆蒸排骨和青菜分别被装在盘子里端上桌,老人们人手一份,在一片“请”声中开心地吃了起来。
  63岁的陈其新告诉记者,以前他都是自己在家做饭,由于腿脚不便,每顿饭都要做很久,煮一顿吃两三顿是经常的事。“现在有了食堂,省了很多麻烦,并且这里饭菜非常不错,每顿都有肉有菜。”
  据记者了解,这里每位老人每顿饭的标准为5元。
  除了老人,记者还发现就餐者中多了两个小男孩。据了解,他们是单亲家庭,因为母亲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开心食堂”也把他们纳入了其中。
  开饭没多久,食堂门口进来了一位中年妇女。据她介绍,她叫陈雪英,是孤寡老人陈伟成的侄女。陈伟成老人有帕金森综合症,长年卧病在床,所以她每天都到食堂打饭送过去。
  陈雪英告诉记者,以前为了照顾叔叔,她都不敢出远门。现在有了开心食堂,她可以腾出时间到村里工厂上班了。
和陈伟成情况类似的还有一位老人,他的每顿饭都由陈艳芳打好后用保温桶送去。
 
  老人夜托有专人留下守夜
  老人们吃完饭,大多数老人都选择了回家,也有少数老人留了下来,到食堂楼上午休。这里的床铺每天都有义工整理,晚上如有老人夜托,还有专人留下守夜。
  对于这样在村里的养老方式,陈锦光最有感触,由于是孤寡老人,去年当地政府曾安排其到镇上的敬老院养老,但他去了不到两天就回来了,并且声称再也不去了。
  他向记者解释:“敬老院里虽然有人照顾,但只有一个小院子,里面的人也都不认识,聊天都不知道找谁,非常不舒服。我待了一天,想都没想就回来了。”
“现在,在家里住,不愁吃饭,没事我可以在村里转转,还有那么多熟人聊天一起玩。”他补充说,“这样养老是最好的了。”
 
  农村养老的新探索
  一方面将养老延伸到了老人家门口,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金、老人房屋等社会资源,减轻了政府压力
三富村居家养老的成功起步,前提是要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保障。三富村在当地并不算富裕,村委会年收入只有4万元,如果仅靠村财政不可能做到这些。与现在城镇推行的社区居家养老由政府全包不同,当地的社会慈善资源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以互助会为主导账目公开
  去年年底,三富村村委会在对全村老人摸查后发现,村里老人特别是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等,即使拿有补助金,仍然无法解决诸如生活照料等的现实问题。为此,村支书陈礼明萌生了组织村里的义工照顾孤寡老人的想法。
  陈礼明的想法很快得到了桃源镇政府的支持。今年1月,一个旨在为村民提供养老服务的三富邻里互助会正式成立,互助会会长由村内热心公益事业的致富带头人陈伟祥担任,成员主要由热心公益事业的乡贤与活动能力较强、较有威望的老党员、退休老干部组成。他们一起为三富村的养老服务出谋划策、出钱出力。
  互助会成立后,陈伟祥很快就提出了在三富村内模仿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为老人们提供在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他的想法得到了鹤山市民政局及桃源镇政府的肯定。
  随后,在三富邻里互助会的号召下,很快便得到村民超过11万元的捐款,桃源镇政府也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提供了3万元的资助。三富村委会遂将村委会办公室腾出来,作为居家养老的活动基地。
  最终,这种以邻里互助会为主导、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加上政府支持的新型社区养老模式成功建立了起来。
同时,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运转,互助会定期将所获捐赠公示公开,资金和物资使用明细也同步在食堂内公示,互助会也制定专门章程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
 
  服务范围将扩至所有老人
  目前,三富村的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为村内超过60岁的低保老人和五保老人提供居家养老。
  陈伟祥告诉记者,接下来,三富村居家养老服务的范围将逐步扩大至村内所有有需要的老人。对于这部分老人,将实行“政府补一点、邻里互助会出一点、老人家自己给一点”的方法,这样三富村居家养老体系就正式打造完成了。
陈伟祥介绍,三富村很早就有养老敬老的传统,每年都会在重阳节举办“老人节”,居家养老服务的起步,使得很多以前想为老人做点事而找不到地方的乡贤有了机会,很多人捐钱捐物,平时一些村民也会给食堂带去一些瓜果蔬菜,“这也为我们的年轻人树立了敬老的榜样。”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助养老
  鹤山市委常委、桃源镇委书记张学东表示,当前农村养老基本上靠的是政府投入建一批敬老院,随着老龄化的加深,“光是靠政府投入和机构扩充是远远不够的,养老体系的多元化有利于农村养老的大面积推广。”
  张学东还表示,三富村的居家养老服务,一方面为老人们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将养老延伸到了老人的家门口;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力量的介入,充分利用了一些诸如社会慈善资金、老人的房屋等社会资源,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陈伟祥也认为,单单靠政府主导,由于资金有限,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农村推行居家养老,敬老院能够照顾到的也只有少部分老人,加上现在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非常多,农村的老人很难得到有效的照顾,“再这样发展下去,子孙后代承受的负担将很大。”
现在,随着三富村新型居家养老平台的建立,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也参与到其中,吸引了许多义工和志愿团队的支助。
 
  新模式探索的新经验
  为保证可持续发展,镇政府每年拿出3万元作为奖励基金专门购买服务,以此吸引村民的捐赠
  在陈伟祥到老人们家里请他们到食堂吃饭时,老人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真的是免费的吗”。老人们不敢相信会有免费吃饭这样的好处,担心钱由谁出。
居家养老服务的关键也在资金上。陈伟祥认为,目前在多数实行社区居家养老的城市,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在于资金难题,这也是为什么居家养老在农村地区迟迟打不开局面的原因。
 
  政府投入吸引社会捐赠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省在居家养老方面并没有太多政府财政的投入,多数资金仅来源于福彩基金,所以社会资本的介入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张学东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地区,桃源镇是无法像城市那样政府对居家养老全包,唯有吸引社会资本的介入。
张学东介绍,根据初步估计,三富村居家养老服务每年投入大约10万元。为保证其可持续发展,镇政府每年拿出3万元作为奖励基金专门购买服务,为居家养老解决基本的保障,以此吸引村民的捐赠。“这是一个吸引社会资本的方法,但需要当地有一定的社会土壤。”
 
  保障社会资本持续介入
  长期关注养老事业的广东籍全国人大代表崔真基表示,根据其对多国居家养老体系的考察,全部靠政府来进行居家养老是行不通的,应该鼓励社会资本进行养老事业的建设,“号召捐款仅仅是一个起步,更关键的是让社会资本能在其中获得一定回报,这样才能保证其稳定的持续介入。”
  他说:“虽然社会资本大多以获利为目的,但是确实能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
  他认为,目前居家养老最缺乏的是一个开放平台,社会资本其实是很希望介入的,很多热心公益的企业也愿意参与,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平台,“想找个三富村那样的捐赠平台都不好找。”
  “无论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不管是捐赠也好,还是经营也好,社会资本的介入才是居家养老的真正保障。”崔真基说道。
  老人说
  敬老院里虽然有人照顾,但只有一个小院子,里面的人也都不认识,聊天都不知道找谁。我待了一天,想都没想就回来了。现在在家里住,不愁吃饭,没事我可以在村里转转,还有那么多熟人聊天一起玩。这样养老是最好的了。
  村民说
  以前为了照顾卧床的叔叔,都不敢出远门。现在有了开心食堂,可以腾出时间到村里工厂上班了。
  政府说
  三富村的居家养老服务,一方面为老人们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将养老延伸到了老人的家门口;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力量的介入,充分利用了一些诸如社会慈善资金、老人的房屋等社会资源,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专家说
无论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不管是捐赠也好,还是经营也好,社会资本的介入才是居家养老的真正保障。
 
  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应多元化
  目前国内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机构养老、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在农村主要局限于公益性的敬老院,其服务对象主要是“鳏寡孤独”的弱势群体。而商业性的养老机构目前在农村尚不多见,同时既有的传统观念对机构养老也形成障碍。
  虽然各级政府提高了对农村居家养老方面的投入,但是由于财力不足,农村居家养老的资金仍远远不足,主要还是靠家庭来负担。
  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有必要推动农村居家养老的多元化发展,倡导多元化主体的参与,三富村的初步试水成功正是多元化发展的结果。
  首先,政府应该构建好平台,使得个人、家庭、社区、企业、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组织都能够共同参与进来,强调社会要参与养老服务,依托社区平台,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组织动员全社会加入养老服务行列。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收慈善机构、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个体经营者等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事业。
  政府有关方面应当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产业化,调动民间组织和企业的积极性,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寻求产业化发展,使其成为居家养老体系的实施主体,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政府机构的负担,可谓一举多得。
  其次,政府应主动健全相关制度,制定行业发展准则和各项服务规范,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提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使得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能长期健康发展。
  同时还应针对不同老年人的情况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实施分类服务。
  最后,应当强化政府责任,明确各个部门应当承担的责任,为多元化居家养老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并且应当进一步加强财政投入,在物力、财力等各方面支持农村养老服务的实施,并将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支出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在预算金额上有计划地逐年提高。
  我省去年印发《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计划“到2015年,全省老年人享有社会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实现90%的老年人在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支持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可由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3%的老年人可入住养老机构。全省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总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目标很好,但要真正实现,仍需很大努力,尤其是财力的投入。
 
(来源:南方日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