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休干休 > 动态
对发挥老干部积极作用有效途径的实践与探讨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根据湖北省委老干部局《“发挥老同志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课题调研方案》的要求,近一个时期,我们组织专班,采取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综合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围绕发挥老干部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襄阳市过去的有益实践和今后的应对路径进行了探讨。

  一、当前老同志发挥积极作用的基本现状

  襄阳市现有老干部4.4万余人,其中离休干部2157 人、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14425人,老干部党员占42.99%。当前,全市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现状呈现以下“四多四少”特点:

  一是愿望十分强烈,乐意发挥积极作用的多,不乐意发挥积极作用的少。随着离休干部数量的日益锐减和退休干部数量的急剧增加,老干部群体结构呈现“岁数年轻化”和“需求多样化”的格局,使乐意发挥作用成为主流趋势。据对全市9个县(市、区)104名老干部问卷调查,从年龄上讲,70岁以下的42人、71岁至80岁的48人、81岁以上的14人,分别占40.39%、46.15%和13.46%;从发挥作用上讲,非常愿意的36人、愿意的66人、不愿意的仅2人,分别占34.62%、63.46%和1.92%。

  二是主体实行转移,退休干部发挥积极作用的多,离休干部发挥积极作用的少。随着离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外出行动已相当困难;而退休干部因年龄、身体和文化等诸多因素,在发挥作用方面已占据主力军的地位,发挥作用的主体由离休干部转向退休干部。据对全市9个县(市、区)104名老干部问卷调查,在各行各业发挥作用的37名老干部中,离休干部4人,仅占10.11%;退休干部33人,占89.89%。

  三是途径比较广泛,依托组织引导发挥积极作用的多,个人行为发挥积极作用的少。全市老干部发挥积极作用的现有途径,主要是依靠基层党组织牵头、所在单位聘请、自管组织搭桥、老年社团引导等几种渠道,个人自找门路的为数不多。据对全市9个县(市、区)104名老干部问卷调查,通过基层党组织牵头发挥作用的63人、所在单位聘请发挥作用的66人、老年社团组织引导发挥作用的40人,而个人行为为0人。

  四是践行人员有限,身体允许发挥积极作用的多,实际参与发挥积极作用的少。全市老干部虽说发挥积极作用的热情较高,绝大多数身体素质也允许,但因各种缘故,现实生活中投身发挥积极作用行列的仅为少数人。据对全市9个县(市、区)104名老干部问卷调查,在现有的身体状况下能在社会或家庭发挥作用的81人,不能发挥作用的23人,分别占77.88%和22.12%;而实际参与发挥积极作用的仅有37人,占问卷调查总数的35.58%,占能够发挥作用的45.68%。

  二、引导老同志发挥积极作用的基本做法

  多年来,襄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全市引导老干部发挥积极作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作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政治引导,武装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思想。各地各部门注重围绕老干部关注的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身心困惑等问题,坚持每月定期组织一次学习、每季度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每年至少通报一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参观考察等方式,把引导老干部思想常新、政治坚定、理想永存、豪情满怀作为发挥积极作用的固本之基,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老干部头脑,着力夯实老干部发挥积极作用的思想基础,促使老干部牢固树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理念,自觉发扬“春蚕精神”、“蜡烛风格”,运用自己的独特优势,积极投身于当地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

  (二)选设有效载体,灵活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方式。各地各部门根据IVXs(lLZKP0 QYB5Z1lKA^&f*Q*(B3Ubwc4BCdS164DUeZ-8!TmIjk0C单位的不同实际情况和老干部的不同行业特点,精心+设计喜闻乐见、务实管用的载体,按照因人设岗、因岗定责的原则,设置若干个适合老干部发挥积极作用的示范岗位,围绕政策法规宣传、政治理论辅导、先进文化传播、科技推广指导、文明创建示范、就业帮带服务、民事纠纷调解、环境卫生监督、社情民意信息、社会治安维护等方面, 引导老干部争当“十大员”,通过把“设岗定责行动”作为载体,确保老干部发挥积极作用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平台。据对全市9个县(市、区)104名老干部问卷调查,举办专题座谈和报告会的31人,开展征文和文艺等比赛的12人,外出参观考察的41人,参加老年社团组织的30人,参与主题实践活动的23人,利用其它方式发挥作用的4人。

  (三)培育先进典型,树立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标杆。各地各部门以开展争创“五好”党支部、争当“四好”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 结合学习杨善洲和全国、全省老干部先进党支部、先进个人事迹,选树了一批老干部发挥积极作用的先进典型,并把学习全国、全省先进典型与学习身边典型结合起来,注重用身边典型教育老干部,用身边先进激励老干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老干部发挥积极作用的内生动力,形成了老干部发挥积极作用的“群星效应”,彰显了老干部发挥积极作用的社会效益。襄阳市委老干部局结合全国、全省和全市老干部“双先”表彰,发掘推广了一批站得住、叫得响和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并将老干部“双先”事迹编成《党旗映照夕阳红》书籍和录制成光碟,向全市老干部工作部门和老干部党支部发放;围绕“服务襄阳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主题,开展“我向典型学什么、我比典型差什么、我学典型做什么”的大讨论,使老干部“双先”典型成为学习标杆,起到了以点带面、示范引路的辐射效应,在全市老干部中掀起了关心科学发展、倾心维护大局、热心公益事业、尽心促进和谐的的热潮。

  (四)突出工作重点,拓展老干部发挥作用的领域。老干部分布在各行各业,各地各部门注重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引导他们建言献策、出智献力。一是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中发挥参与和促进作用。有的组织老干部利用各种形式学习时事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有的利用政治资源优势,主动为各部门、各单位和大中专院校上党课,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加强学习、追求进步。二是在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中发挥服务和推动作用。有的注重发挥老干部的技术专长和业务优势,为全市经济发展再立新功。襄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倡导老干部组建了“工业经济发展服务组”,重点围绕工业项目开发及可行性研究、政策咨询、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招商引资及改善企业周边环境等方面开展活动。曾任襄阳市经信委主任的离休干部杨德禄,向国家有关部委、省政府有关领导致信提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的建议,引起国家发改委和副省长赵斌的高度重视,均向赵老一一作了回复。三是在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培养教育下一代上发挥示范和教育作用。有的注重发挥老干部智慧经验丰富、社会感染力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广大青少年讲述光荣历史,弘扬革命传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加强网络文化监管,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襄州区退休教师李运生自办家庭辅导站,20年如一日,义务教育未成年人;南漳县离休干部冯俊夫一生节俭,热心公益事业,拿出所有积蓄创建农村科技书屋。四是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文化襄阳”中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襄阳市现有文艺、体育、摄影、书法、绘画等老年社团组织196个,依托老年社团组织开展异彩纷呈的文体娱乐活动,使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成为全市文化领域的一支生力军。2010年4月,襄阳老干部艺术团赴韩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打开了襄阳民间团体走出国门进行艺术交流的先河;201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型红歌演唱会”系列活动中,襄阳市直老干部艺术团参加各项活动30多场次,荣获5个金奖、3个银奖;今年以迎接党的十八大、纪念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30周年为契机,先后举办了全市老干部乒乓球赛和襄阳市建设“四个襄阳”老年书画展。据对全市9个县(市、区)104名老干部问卷调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41人,参与促进社会和谐的17人,投身关心下一代的56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9人。

  三、组织老同志发挥积极作用的基本问题

  因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当前组织老干部发挥积极作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端正,影响作用发挥。有的在职领导对老干部应有的社会价值缺乏正确的评估,口头上把老干部当“财富”,实际上当“包袱”,视老干部发挥作用为“吃饱饭没事干,自找苦吃”,对他们的行为表面上欢迎、背地里厌烦;有的把老干部发挥作用视为与年轻人“抢饭碗”,热嘲冷讽老干部从事经济社会活动获取正当收益是“议价老头”、“双薪阶层”,把本来适应老干部完成的工作不安排给他们,却高价聘用年轻人承担,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积极性。据对全市9个县(市、区)104名老干部问卷调查,认为各级领导对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不重视的9人,占8.66%。

  (二)有效组织不到位,迟滞作用发挥。有的地方没有具体的组织机构,老干部发挥作用缺乏统筹协调,导致许多老干部难以找到适当的位置。有的地方和单位成立的老干部党支部、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等各种组织,因缺乏必要的资金作支撑,大都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尽己所能地组织老干部发挥作用。据对全市9个县(市、区)104名老干部问卷调查,对当地党委、政府或原单位组织老干部发挥作用很不满意的7人、不太满意的6人、一般的15人、比较满意的61人、非常满意的9人、其它6人,分别占6.74%、5.77%、14.42%、58.65%、8.65%和5.77%。

  (三)政策法规不配套,束缚作用发挥。有的地方对发挥老干部作用制定的政策过于原则,实际操作不便,难以落到实处;有的对从事与本行业类似业务的老干部制定各种条条框框加以束缚,甚至扣发相关福利乃至离退休费,报销医药费也受到影响。因缺少必要的政策环境,有的老干部怕政策不配套劳心费力一场空,怕收入增加取消待遇得不偿失,束缚障碍的结果,造成老干部财富的巨大浪费、人才的无端糟蹋。据对全市9个县(市、区)104名老干部问卷调查,认为没有规范性制度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的7人,占6.74%。

  (四)管理机制不完善,阻碍作用发挥。有的地方缺乏舆论导向,新闻媒体对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关注度不高,宣传阵势不大;有关部门对老干部发挥作用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挖掘深度不够、推介力度不大,缺乏浓厚的社会氛围。有的单位对老干部发挥作用仅仅给予宣传报道和大会表彰,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使老干部感到自己的作为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应有的褒奖。有的单位只注重利用老干部的经验优势开展工作,却不组织新技能培训,导致有的老干部难以适应当今社会许多领域引进电脑、数码技术等高新科技的需要。有的地方缺乏必要的服务网络,既没建立老干部人才库,又没搭建供需双方互动平台,因信息交流不畅,导致不少单位专业人才难找,大叹“人才难求”的苦经,而不少老科技人员苦于手里有项目却无力进行开发,著译社会需要的专著却无力出版,有乐于奉献特殊专长的真诚愿望却报国无门,形成了“一边闲着草,一边饿死牛”的现象。有的没有形成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经费保障机制,开展各项活动仅靠老干部工作部门、老干部党支部和其它涉老组织微薄的工作经费,有的甚至个人出资维持活动开展。诸如,襄阳黄梅戏剧团因经费紧张,平时开展活动给每名团员买瓶纯净水都相当困难,一次组织团员外出演出团长自掏腰包一万元,最后才解决了往返的路费。

  (五)身体状况不允许,限制作用发挥。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老干部年事渐高,身体素质渐差,整天东奔西跑已力不从心;但有的地方和部门对老干部受身体状况、工作区域、任务负荷等因素的影响,发挥作用受到限制的解决办法研究的不够、考虑的不多,没有搭建多层面、广渠道发挥作用的平台,难以适合各种类型的老干部特点,导致有的高龄老干部即使有发挥作用之心,却无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之力。

  四、新形势下发挥老同志积极作用的基本路径

  按照“部门统一协调、市场主导配置、单位按需聘请、个人自愿参与”的原则,积极打造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统筹考虑:

  (一)创新理念,打造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支持平台。老干部弱在“体”、强在“智”,成熟是他们的特点,阅历是他们的优势,经验是他们的财富。就所在单位来说,要认识到扬长避短地发挥老干部的潜能,有利于他们实现报国之心、再现人生价值,自觉尊重老干部为党分忧、为国出力的强烈愿望,积极为他们奉献社会、服务群众铺路搭桥。就各级党委、政府来说,要认识到把老干部的群体队伍组织好、凝聚好,把老干部的积极作用引导好、保护好,把老干部的独特优势利用好、发挥好,既是重视党的执政资源、爱护国家宝贵财富的现实要求,也是打造健康老龄化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自觉按照中组发[2008]10号文件“要从工作需要出发,根据离退休干部的身体状况、志趣爱好和专业特长,本着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鼓励离退休干部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发挥积极作用”的要求,积极搭建政策上扶持、经费上倾斜、活动上帮助的支持平台,引导老干部根据自身条件找到适合门路,实现“宝贵财富”的社会价值。

  (二)健全组织,打造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网络平台。老干部发挥作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力量、完善组织网络。要按照中组发[2008]10号文件“做好组织引导工作”的要求,成立由各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组织、人社、卫生、老干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老干部发挥作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组织和协调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要按照中组发[2008]10号文件“老干部工作部门和离退休干部原工作单位以及社会有关方面,应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创造一定条件,并经常进行指导”的要求,争取党委、政府把发挥老干部作用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范围,从制度上保证各地各部门成立相应的服务管理机构,配备工作力量;保证各地各单位采取符合老干部特点的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通过就近设立“楼宇党支部”、“单元党小组”,切实加强老干部党组织建设;保证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健全关工委、老科协、老教协、老体协、老促会、老书协等老年社团组织,把志愿服务社会的老干部网络起来,把老干部各种优势资源整合起来,让老干部在各个领域尽其才、展其智、显其能,使老年社会组织成为带动老干部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

  (三)拓展空间,打造老干部发挥作用的领域平台。老干部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优势,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要根据老干部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综合素质、岗位性质、身体状况等特点,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引导广大老干部围绕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施才展智,确保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空间扩大,实现人生价值的领域众多。一是围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积极引导老干部充分发挥丰富经验和专业特长,开展专题调研、开发论证、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科技攻关等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参与经营管理、兴办实体、生产加工、招商引资等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编著各种科技书籍、专业技术资料,为发展区域经济献策。二是围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积极引导老干部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威望优势,大力宣传党的政策,促进依法治国;协助健全民主决策,完善民主监督程序;帮助考察干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展党员纯洁性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配合党委、政府畅通社情民意,疏导群众情绪,化解利益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引导老干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潜在价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网络文化监管,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开展琴棋书画、载歌载舞和科学普及、文明健身等活动,推进“文化襄阳”建设;投身文明城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带头树立良好社会风尚。

  (四)整合资源,打造老干部发挥作用的信息平台。老干部群体人才荟萃,是不可忽视的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宝库。要把开发老干部人才的战略性课题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认识,放在跨越式发展的舞台中去谋划,纳入整体性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中去实施,使老干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步入科学化轨道。要成立由组织、老干、人社、老龄等部门组成的老干部人才资源开发机构,把发挥老干部作用作为人才资源的第二次开发来抓。要对老干部人才进行全面普查,按照年龄结构、身体素质、工作经历、专业特长、技能水平、志趣爱好、家庭状况等情况登记造册,根据精力、专长、志趣等因素,分类建立老干部人才信息网。要依托各类人才市场、人才中介机构把老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纳入服务范围,通过开展专项交流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设立网上供给信息专栏等方式,面向社会提供老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的信息,方便用人单位自主挑选需求的老干部人才。

  (五)出台规定,打造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政策平台。政策是老干部发挥作用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要适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台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明确老干部参与经济建设,创办科技、经济等实体,在资金、技术、物资、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为担任科研项目的老干部科技人才优先提供科研空间、实验场地和实验经费,并享有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明确老干部通过正常渠道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合理报酬和原享受的离退休费不能以各种理由随意克扣,受聘期间聘用单位要为老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因工作发生职业伤害的应参照工伤保险的相关待遇标准妥善处理,与聘用单位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争议的可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渠道解决,确保他们的权益受到保护;明确将老干部纳入各类人才奖项评选范围,对在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干部该重奖的重奖,该立功的立功,该授称号的授称号,激励老干部干事创业。要通过财政补助、单位筹集、社会募捐等渠道,设立老有所为基金,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提供必需的场地、设施、交通工具等支持,扶持、奖励在课题研究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干部科技人员,解决老干部发挥作用开展评选、表彰、宣传工作所需经费问题。

  (六)提升能力,打造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培训平台。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顺势因时崛起了一系列的新学科,老干部要与时俱进,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不断“充电”。要依托各级老干部党校、老年大学和周边的大中专院校等培训阵地,向老干部传授各类高新实用技术,不断提升他们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技能,增强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七)造势鼓劲,打造老干部发挥作用的舆论平台。舆论支持是推动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强大力量。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络等媒体,多形式、全方位地宣传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现实意义、各级领导大力支持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经验作法、各个领域涌现出的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先进典型,让全社会真正了解我国人才资源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或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突出,而老干部人才大都具有中高级专业职称,有的手里重要的研究课题或发明专利一旦开发利用,客观上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给许多在职人员带来就业机会;真正了解有的老干部从事的技术含金量高和智力型的岗位,许多是年轻人不愿干或不能干的,他们与年轻人就业并不冲突,进而认识到充分开发利用老干部人才资源是缓解“素质型”人才供不应求的一个有效途径,自觉地为老干部发挥作用“大开绿灯”。要定期组织评选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深入挖掘老干部的典型经验和突出事迹,通过召开老有所为总结表彰会,安排“双先”典型交流经验,对“双先”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嘉奖;条件允许的可开办老干部荣誉室,展示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并制作书集、画集、影集以及刊物,面向社会和老干部发放,以激发更多的老干部在经济社会建设的大潮中,用实际行动续写人生华丽篇章。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