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知青战友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2-28

  认识黄平,是十多年前的事。走近黄平,是近六七年前的事。而真正了解黄平,发现他的另一面,则是今年的事,确切地说是在拜读了他的处女作《木棉花儿开》之后的事。

  一段时间以来,我心目中的黄平是一个比较善于经营管理,比较懂得市场规则,因而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企业家。我完全有理由这么看。但现在我承认,我先前的看法未必准确,至少不全面。他不仅仅是一个商界人士,在他的身上还同时兼有或具有文学爱好者的某些细胞、潜能和品质。作出这样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因为我并没有把文学家这顶桂冠轻易地封给他,尽管他已有或将来还可能会有更多的作品问世。或许是与黄平有着共同的经历,同一年赴滇支援边疆建设,同一年成为光荣的兵团战士……所以对这本书中描写的知青生活并不陌生。作者笔下屯垦戍边的激情场景、个性鲜活的人物形象、熟悉悦耳的川音乡语所表现的一代人的悲欢离合、一代人的上下求索、一代人的荣辱沉浮跃然纸上,读来令人亲切,读后令人回味。往事并不如烟,从书中我似乎找回了那段终身难忘的蹉跎岁月,更似乎找回了特定时代知青们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拼搏,当然也有与之相伴的失败与挫折、无奈与沮丧。

  对这本书我不打算做更多的评价,相信读者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更是不敢也不便妄加评说。但有一点我必须指出,我也是一个知青,也不止一次地回到曾经流过血、流过汗的那片红土地。每次回去,听到那些老职工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不是当初那么多大城市的知识青年来到我们这里,不知道我们还要落后多少年,要是今天知识青年还在着不走的话,我们这里的发展绝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朴实的话语,是对知青的怀念还是对知青的肯定,还是两者兼而有之?遥想当年,成千上万的知青被迫放弃学业,告别故土亲人,义无反顾地奔向当时中国最落后、最封闭、最艰苦、最边远,甚至最原始的农村、边疆去耕耘,去创业。这段历史,这段功过,时间的老人最终会给出一个公正的说法。我坚信!无论如何,在一代伟人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最高指示四十周年之际,这本出自知青之手,讲述知青之事的小说的出版,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