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为啥容易痴迷保健品?
作者:   来源: 大众卫生报  2018-07-13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周围的朋友、同事讲起家里的老人们迷恋保健品的事情。有的推销员忽悠老夫妇花光11万元积蓄买保健品,帮着洗脚,喊爸妈;还有老人花20万元买保健品。儿女们有的认为父母老糊涂了,有的认为老人是因为上年纪后都怕死了……是这样的吗?
 
  是什么让老年人深陷保健品泥沼
 
  1.健康焦虑
  进入老年期,躯体的疾病越来越多。超过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慢病。他们对健康的渴望远远超过了认知,他们宁愿花点钱买下这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也不愿意与健康失之交臂。
  痴迷保健品走到极端的老人,往往对自己身体上的任何生理变化都非常关注。当身体出现不适后,表现比较恐慌,而恐慌的情绪又会加重身体的不适感,这会让老人更加担忧不安,如此恶性循环,严重时就是“焦虑症”了。
  另一极端就是“疑病症”。人老了难免身上有这样或那样的小的不舒服,于是就怀疑自己患了大病。即便医院检查的结果没有问题,可还是不相信诊断,于是或反复检查,或换医院检查。
  很多人就是在这些情况下接触保健品的。而保健品的宣传往往是针对具体的某一或某些“症状”,似乎可治头痛、失眠、乏力、腰酸腿痛等,老人们便产生了“既然医生治不了我的病,那就求助保健品”的想法。
 
  2.认知能力
  首先,从认知能力来说,老年人接受信息时,往往缺乏批判精神。特别是来自“权威”专家的声音。加上社会上各种打着“科学”旗号的养生知识鱼龙混杂,让老年人难辨真假,很容易偏听偏信。如“健康专家”往往会讲一些让老年人不大懂也弄不明白的专业知识,片面夸大一些疾病的危害,让老年人觉得问题严重,不马上买保健品就不行。
 
  3.面子观念与节俭心态
  老年人的面子观念比较重。有的老年人觉得,享受了别人提供的服务,不买一些回家,心里会过意不去。
  当然,这也与老年人省吃俭用、爱贪小便宜有一定的关系。当保健品以免费体检、赠送礼品、送旅游等为噱头时,老人觉得“赚了”。还有一些老年人,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上当受骗。
 
  4.情感空虚
  随着城市化发展,家庭规模小型化,身边无子女陪伴的老年人家庭日益增加,即便与子女住在一起,也很难深入交流。老年人情感世界的真空,让保健品销售人员趁虚而入,他们推心置腹地陪老人说话,倾听老人的心声,哪怕是推销产品,也会让老人觉得温暖。有老人坦言,这些销售人员比儿女都孝顺。
 
  老年人更需“精神保健品”
 
  身体健康对老人固然重要,相比于五花八门的“三无”保健品,老年人可能更需要的是“精神保健品”。
  子女陪伴和电话是解压剂和暖心剂。老人痴迷保健品,除了畏惧疾病,渴望健康,更多的是精神寂寞,不法商家每使出一张“情感牌”,都是对老人的一次心理灌蜜。这需要子女内心多些惦念,多些责任,建议子女每周给父母打2~3次电话,一个问候的电话犹如暖心剂,会让父母感受到爱的温暖。年轻人有时间要多陪陪老人,不仅是吃饭,还可以带着老人看看电影、外出游玩等,和父母一起活动犹如解压剂,能缓解老人因孤独带来的抑郁感。
  社区花样活动是强心剂。在社区,经常组织情感交流和社交活动,老人的孤独感就能得到显著缓解。这种社区支持犹如一剂强心剂,老人内心充实了,自然不会将心思全寄托在购买保健品上。
  医疗帮助和健康宣教是镇静剂。如今,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已被大众熟知,但老年人似乎是这些疾病中被忽视的群体。如果老人出现可疑的精神症状,要找精神科医生看,以免走很多弯路。正确的健康教育和宣传犹如一针镇静剂,让老人平静地生活。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