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骗局为何时有发生
作者:   来源: 金融时报  2019-05-08

 

  时隔两年以后,“以房养老”骗局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近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官方微博通报称,针对有投资人举报北京中安民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中安民生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情况,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已对相关公司立案侦查。这一事件在揭开“以房养老”骗局实质的同时,也使得正在推广的真正的“以房养老”即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躺枪”。

  为什么“以房养老”成为集资诈骗重灾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以及我国养老制度不完善导致的“养老焦虑”是其重要诱因。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预测,到2035年,我国将耗尽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财务可持续性堪忧。而从老年人个体层面看,社会上已经出现“养老恐慌”“养老焦虑”等声音,生活成本的提升也导致不少老年人陷入了养老困境。老年人通常抱有提高退休后月均收入、减轻儿女赡养压力等心态,再加上往往缺乏金融理财产品知识,都为骗子行骗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已经曝光的多起非法集资案件中,借“金融创新”之名行骗的受害者也多为老年群体。

  通常来说,此类案件自有一套流程,首先以“保本高收益”的承诺吸引老年人抵押房产,月收益至少在4%以上,老人开始“投资”的前几个月每月均会收到这份收益,在成功使老年人卸下心防后,再发展下线,导致大量老人受骗。实质上,该类案件曾被定义为“套路贷”,老年人在不清楚状况时签下各类合同,放弃房屋产权以及抗辩权,通过抵押房屋获得高息贷款,再将贷款投入特定理财产品,犯罪分子在资金链条断裂或将房产骗到手后,转手低价卖掉房产,此时老年人不仅损失房产,更有可能因为还不起高息贷款而蒙受更大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以房养老”保险却推广缓慢,事实上国家推行“以房养老”保险,是为了满足老年人差异化、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对传统养老方式形成有益补充,虽然受到传统观念、政策配套、市场环境等制约,业务进展缓慢,但是已经承保的单量确实为老年人带来了稳定的退休收入。

  因此,破解“以房养老”骗局需从金融产品供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两方面着力。首先,在金融产品设计上,应逐步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尤其要做好法律的衔接,堵住漏洞和空子。尽快制定和出台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担保政策,为反向抵押创造良好的基础法制环境。

  与此同时,还必须提升公众特别是老年人消费群体的金融素养,提升其权益保护和风险意识,健全老年人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实际上,监管部门已经在不断通过风险提示来揭示金融创新乃至金融诈骗的风险。但是,对金融创新认知度低、风险防范意识弱的老年人而言,还需要更加细分有针对性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包括各种形式的金融知识宣传、风险提示以及骗局拆解等。

  “幸福养老”是每个人对退休生活的美好愿望,对于不少老年人的养老焦虑,应当逐步健全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逐步发展商业保险的作用,通过正规的金融产品创新供给以满足层次各异的养老需求。“第三支柱”是开放的商业性的养老市场,在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的养老产品和服务的同时,需要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协同推进养老金融教育,这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老年人参与“以房养老”等产品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规范市场,防止不法分子以“金融创新”之名行集资诈骗之实。

  从个人角度来看,当前,老年人应注意提高防范意识,熟记“不懂的不碰”投资理念,不轻易掉入此类陷阱;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应尽可能地陪伴、帮助老年人,履行赡养义务,同时有意识地积累自身养老资本,避免在未来发生无钱养老的问题。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