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为老人多等待几秒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公交车上,经常看到这种情形:汽车从一个站头起步,喇叭里就开始提示,下一站是哪里,下车乘客请准备。于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乘客,颤颤巍巍站起来,跌跌撞撞向下车门移动着;车子稍稍刹一下车,或者稍稍改变一下方向,这些老年人就东倒西歪,旁边的乘客都替他们捏一把汗。有的手里还提着东西,一只手抓扶手,力气根本不够。若不是别人伸手扶住,肯定跌倒了。

  今天终于要说这件事,是因为昨天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个老大妈,带着一个只有两三岁的小孙女(从年龄差距看,也许是第四代,是孙女的孩子也说不定)。快到站了,照例“提前做好准备”,提前离座,提前向中门移动。可是老大妈自己都站不稳,怎么照顾小孩,结果小女孩跌倒在地板上。老大妈要去扶起小孙女,自己也差一点跌倒,还是别的乘客把他们扶了起来。幸亏小女孩没有磕着碰着。这实在让人看不下去。

  我在想,这类情形,公交公司知道不知道?如果要知道,有两个途径,一是公交车司机向公司有关领导反映,建议修改提示语;二是公交公司有关部门人员在跟车检查时看到。

  如果只有个别司机,只反映一两次,估计很难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反映问题的人多,需要一个条件。我们知道,一个单位,普通员工有热心去管自己岗位以外的事情,把单位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关心,需要一个前提,就是这个单位领导把普通员工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关心,让员工觉得单位就像家一样温暖,关心单位的事才会成为普遍的行为。

  老年人乘车的难处,要引起公交公司检查人员的关注,也需要一个条件,即“乘客第一”一类不是嘴上说说,墙上挂挂,而是真正深入服务者的内心。但是,不少单位,包括一些机关,一些制度和规定,不是方便服务对象,而是方便自己管理。

  那么,为什么连乘客自己都很少向公交公司提这个问题呢?打个电话不是很容易吗?但是,乘客和公交公司之间有没有足够的信任感?有没有建立起和谐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如果心隔得太远,电话再方便也不会打。但是,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以公交车为主要出行方式者,大多是最普通的市民,所谓最普通,就是手中没有什么社会资源的普通老百姓,经济能力也很有限,公交车大概是为数不多的他们消费得起的公共资源了,尤其是老年人。他们觉得有车坐已经不错了,不会觉得自己还有权提各种要求。成龙说“中国人是要管的”,这些老人大半辈子是被“管”过来的,他们已经习惯于被管,而不习惯主张自己的权利。所以,“要下车的乘客请做好准备”,他们觉得天经地义,他们不会想到,公交车提示语其实可以这么说而且应该这么说:“请下车乘客等车停稳了再起身,以免跌倒。”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