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附近设置公共厕所,有条件的社区设置无障碍公共厕所,并配置紧急呼叫设备;支持发展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引导和组织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
在《全国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标准》中,这些具象化的条款条条体现用心之处,而《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评分细则》更是进一步细化。
这个标准的出台有什么样的背景?其意义是什么?制定标准的依据是什么?记者采访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处相关负责人,对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问: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调查基础上编制《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指南》,提出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建设涵盖户外空间和建筑、交通、住房、社会参与、尊重与社会包容、市民参与和就业、交流和信息、社区支持和卫生保健服务八个领域。
2009年,全国老龄办启动“老年宜居社区”和“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之后国家又陆续出台和发布《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12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老龄办发出《关于开展示范性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创建工作,并首次发布标准。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的场所,与老年人的关系最直接、也最密切。把社区作为切入点,是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第一步”。可以说,开展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活动,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目的在于不断优化老年人的社区居住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促进老年人保持健康、活力,融入社会,提升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
问:全国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标准是如何制定的?
答:我们可以“看题”解答,“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中有三个词可以作为“解题”思路。一是“全国示范”,指的是在全国有标杆意义和示范引领作用。二是“老年友好”,指的是友好的硬环境和友好的软环境,像城镇社区的52条标准里有32条涉及软环境的建设。三是“城乡社区”,这指的是创建主体是社区,覆盖城乡。全国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标准是通过综合文献法、访谈法、专家座谈等制定的。
全国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标准制定牵头人、时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曲嘉瑶就说过:“创建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借鉴了世卫组织理念,是我国此前开展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延续。”这套标准既凸显人文关怀,又传递出积极老龄观。
标准从居住环境等六个方面设计了社区层面可操作的指标,还针对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需求和跨越“数字鸿沟”的困难,把社会参与广泛充分、科技助老智慧创新的内容单列成章。既有对硬件建设的要求,比如居家环境的适老化改造、出行设施建设,也有对软性服务的要求,比如对社区医疗卫生、日间照料服务的要求等。硬件的建设相对容易,但软性的服务提升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问: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评分细则制定的思路是怎样的?
答:以《全国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标准(试行)》为主要依据,尽量为基层减负,以相关部门和机构现有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工作记录和信息系统为基础,可比较,易操作,尽量减少社区准备资料的工作量,让社区集中力量为老年人服务,精炼指标,力争用最少的指标达到评价目的。
确保公平性和可操作,尽量使用可测量的客观指标,避免使用不易测量的主观感受指标,表述科学规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便于基层工作人员理解、掌握、操作,确保各级评审工作统一、规范、科学、真实、有效。
参考现有标准包括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民政部、住建部等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标准、规范、指南、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立足于现阶段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情况,提炼核心指标,根据创建工作发展逐步完善评分细则。
问:目前浙江省、杭州市在开展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中有什么样的打算?
答:浙江省将按照全国创建工作要求,对照创建标准,按照逐级推荐、好中选优的原则,向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择优推荐5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候选对象。
杭州市到今年年底,要在全市建成50个“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25年,在全市建成350个“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区”,争取创建50个以上“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全市城乡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