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老龄数据
20年养老开支将需近290万元 80后养老早规划
作者:   来源: 东方财富网  2016-05-04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汪峰的一曲《春天里》唱出了对于美好时光的无比眷恋,但在高亢的歌声背后,“老无所依”却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心中的隐忧。
  在社会养老保障不足、延迟退休政策势在必行的大背景下,生活质量如何保障,已经成了每个人当前就必须直面的问题。即便对于年轻人来说,退休、养老也早已不再只是几十年后的遥远规划。
  是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先来看3个数字。
  45%:据统计,我国养老金的替代率目标约为45%。也就是说,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企业员工,退休后所能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基本仅为工作时收入的45%。
  16.61万:汇丰银行发布的全球退休生活调研数据显示,每年平均需有约16.61万元的家庭退休收入才能确保舒适的退休生活。
  35岁:按照理财师的要求和计算,世界上通行的做法是,最晚35岁就要开始执行自己的退休计划。
  对照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年轻人未来若仅仅依靠国家社保统筹,只能获得最为基础的保障。而最早的一批80后,已经迈过35岁“大关”。如果想要实现较高质量的“理想式退休”,就需及早未雨绸缪,尽快从投资、保险、消费等各个领域开始科学规划,备战“养老”。

  80后的“退休危机”

  根据人社部公布延迟退休时间表,该方案最早或在2022年开始实施。根据目前可参考的信息,小于等于50岁的女性工人(1972年及以后出生的女性);小于等于55岁的女性干部和男性工人(1967年及以后出生的人);小于等于60岁的男性干部(1962年及以后出生的男性)都很有可能受到延退新政的影响。
  从现实养老情况分析,对于60后而言,大多数60后人群当前收入水平正处于家庭理财最高的一个阶段,且绝大多数人的父母育有多个子女,自己的子女也已经独立,赡养义务较轻,可以拿出更多的钱来为自己的养老金进行规划。虽然部分60后的退休时间会被推迟,但由于方案将采取渐进式推进,因此多数60后延迟的时间普遍不会太长,受到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对于70后来说,延迟退休的影响要大于60后。目前,许多70后家庭都处于成长期。这一时期的家庭,一方面收入已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支出主要体现在子女的教育负担方面。但好在这个阶段收入较为丰沛,且多数70后家庭已拥有自己的住房,家庭资产及养老本金相对有了不错的积累。
  再推及受延退政策影响最大的80后,多数80后目前正处于成家立业以及子女的出生阶段的家庭形成期,支出会比单身时快速增加。此外,80后多为独生子女,处于“421”家庭的“夹心层”,且父母多为50后,赡养压力较大,且家庭财富普遍低于90后。再加之房价高企,二胎政策可能加大的育儿成本,以及老龄化日趋严重,通胀蚕食资产,股市波动加剧等问题,80后的养老经济压力可能比60后、70后更大。因此,80后所需要准备的养老资金应当更多,其“退休危机”已不容小觑。

  理想养老需要多少钱

  经济学家郎咸平曾在博客上描述说,在一线城市,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费是5万元,如果CPI的涨幅维持在3%的水平,那么20年后需要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一年就需要9万元。假如你现在距离退休还有20年,而你退休之后还要再活20年,那么你在退休之后就需要242万元的养老金。
  而根据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的一篇权威学术研究报告,现在拥有255万元才相当于30年前的“万元户”。根据钟教授提出的观点,“一个将在2027年之后退休的人,需要300万至500万元才够养老。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
  那么,安心养老究竟需要准备多少钱?一般来说,退休后的生活开支相比工作时会有一定量的减少,但是相对的医疗、旅游等开支也会增加,因此退休后的开支大约会是退休前的70%-80%。以生活在一线城市的1985年生人为例,若个人当前每月保持较为舒适的开支为4000元,预计退休后保持同等生活水准的开支约可推算为3000元左右。如果CPI的涨幅维持在3%的水平,按最晚延迟至65岁退休、预期寿命至85岁计算,在退休第一年,每月维持现在3000元的生活水平便需准备8441元,即第一年的开支是8441元×12个月=10.13万元,第二年的开支则为10.13万元×(1+3%)=10.43万元,以后每年递增。按如此推算,20年的养老开支将需要近290万元。
  当然,养老金储备的计算没有死标准。安心养老需要多少钱,一方面取决于个人选择的养老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无法预计、选择的意外因素。但可以确定的是,理财绩效有三个因素:本金、时间、投资回报率。对于80后来说,延迟退休意味着准备养老金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变长了,因此“投入多不如投入早”,在相同的本金和投资回报率的基础上,时间越长,复利惊人的“时间魔力”会让收益大幅放大,尽早规划往往事半功倍。

  多快好省科学“备战”

  养老规划宜早不宜迟,推及具体的行动,80后们又该如何“备战”呢?
  在逐步筹措养老资金,保证较高退休质量的这个问题上,较为科学的“备战”思路一般有三种:其一是在退休前就筹足一大笔可供退休后宽裕生活所需的资金;其二是在退休后的每个月或是每年,都可稳定获得一笔足额的现金流,保障退休所需;另一种则是将上述两种思路进行结合规划。
  更具体地说,如果想要在退休前尽可能多地储备退休后二三十年富足生活所需的各种费用,就需我们在工作期间尽快开始行动,善用金融投资工具,在合理的范围内规划出适当的资金用于投资增值。在投资方式的选择上,不妨以稳为主,选择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国债、货币基金等安全性较高的投资产品。
  除了金融投资,购买一定量的商业保险以加强保障、转嫁风险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首先,在延迟退休及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年轻人的工作时间长了,休息的时间短了,身体出问题的几率高了,如果配备了意外及重疾保障、购买了适合自己的医疗保险,就能提前控制和转嫁潜在风险较大的财务打击。其次,商业养老保险金的最大特点是能按期稳妥领取,如果在基本保障达标的情况下,有余力配置一定的养老年金保险、万能险,通过青壮年时期每年缴付一定的保险费用,待到退休后每月领取一笔养老金,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社保基金的养老“缺口”。如果选择的是终身保险,那么还能“活得越久、领得越多”,有效抵御长寿风险。
  此外,科学“备战”还离不开聪明消费。要知道,延迟退休使得积累养老金的时间长了,复利效应更明显。因此,在准备养老金的同时,也可以将旅游等部分退休后的消费适当转移到退休前,在找到“储支平衡”的前提下,劳逸结合,用更经济实惠的消费方式享受生活。
  说到底,80后实现“理想式退休”的根本的原则还是以前瞻性的眼光尽快明确目标,做好规划,严格执行,通过长期坚持不断累积准备,稳步为自己“预约”一个美好安乐的晚年。

  80后养老综述篇:养老规划要趁早

  80后想要事半功倍战胜通胀、安心养老,首先要了解复利的秘密。

  9E容量的硬盘

  有个故事是这么说的,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王宫,说自己下国际象棋如何了得。国王也是个棋迷,就想看看他有何能耐。经过一番激战,年轻人还真赢了国王!国王也是输得心服口服,就想赏点东西给他。年轻人想了想说,请国王在我们下棋的棋盘上放点麦子给我带回去。第一个格子放一粒麦子,第二个格子放前面一格两倍的麦子,直到把棋盘摆满就行了。国王一想,就这么小个棋盘,能放多少麦子呢?于是就答应了。但放着放着国王发现不对劲了,他意识到就算把国库里所有的粮食都给他,也远不够赏他的……
  国际象棋的棋盘共有64个格子,照这个年轻人的要求,在最后一个格子里,要放入2的63次方粒麦子,也就是9百多万兆粒麦子。用IT业的说法,这个硬盘是上E的呢!(1EB=1024PB,1PB=1024TB,1TB=1024GB)
  这个故事非常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复利。爱因斯坦说过:“复利是人类最伟大的发现,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世界第八大奇迹。”
  银行和保险公司最懂复利的价值,所以你去银行存款的利息一般是单利。比如你存10000元2年期,年利率5%,本金第二年变成10500元,第三年就变成了11000元。但你问银行借钱的话,他们可是按照复利、也就是利滚利来算的。
  假如你贷款100万元,最后你还给银行的本利和很可能要200万元。如果是二套房贷按1.2倍基准利率算,那就得260万元。所以不要以为银行赚到的存贷差就是存款1年3%,贷款1年6%,他们赚3%。错啦!你没有把“单利收储、复利放贷”的因素考虑进去,银行实际赚到的比表面上的数字多得多。
  保险公司更聪明。比如保险公司会向你推销一款保险,说你现在30岁时缴10万元保费,如果今后发生不幸,我们会给你赔50万元、100万元。如果你完好无损活到60岁退休,恭喜,我们到时还你20万元!你一想这多划算啊!可如果按复利算的话,假如你的长期投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10%,你没把这10万元拿去买保险,而是自己投资,也按每年10%计算,1年后就变成11万元,5年后是16万元,10年后是26万元,等你30年后退休时,这10万元居然变成了174万元!
  174万元和20万元有着天壤之别,哪怕你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资金购买纯保障性保险,同样也是自己投资的回报率更高。
  假如你足够长寿,还能继续投资。40年后10万元会变成453万元,50年后会变成1174万元!

  人生就像滚雪球

  传说中的股神巴菲特讲过一句关于复利的至理名言。他说复利有点像从山上往山下滚雪球,最开始时雪球很小,但只要往下滚的时间足够长,而且雪球粘得适当紧,最后雪球一定会变得很大很大。还有一句更精炼的话叫“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这个比喻里,“雪”指的是你的投资,“湿度”就是你的投资收益,“斜坡”就是你坚持投资的时间。斜坡越长,时间越长,复利效应就越明显。巴菲特一辈子没写过自传,唯一一本他本人授权的官方传记,名字就叫《滚雪球》。
  巴菲特用自己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作复利滚雪球。
  1956年,巴菲特只有27岁,刚工作没几年,攒了14万美元。这笔钱对当时初出茅庐的美国年轻人来说已是一笔巨款了。按美国官方公布的CPI数据推算,算上通胀因素,当时的14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20万美元,也就是700多万元人民币。
  但到了50年后的2006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超过了400亿美元,成长了28.5万倍!即使扣除通胀因素也增长了3万多倍。所以业内有一句名言,叫“时间+复利=财富原子弹”。复利效应就是财富核裂变的原动力!

  养老规划要趁早

  那么巴菲特这50年里平均每年的投资复合回报率是多高呢?
  28.6%。
  长期看,像巴菲特那样达到将近30%年化投资回报率是非常难以企及的,我们普通人长期年化回报率能达到10%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但即使如此,长期投资的复利效果也已经相当惊人了。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开始储备养老金的时间越早,长期复利投资效果越显著。假如你从23岁大学毕业开始就进行养老金储备,每个月只需投入1000元,按照10%的年化投资回报计算,到你65岁退休时,能拥有高达645万余元的丰厚养老金!
  同样的条件下,如果你33岁才开始积累养老金,到65岁退休时就只能积累241万余元;43岁开始投资,只能积累85万余元;53岁才开始投资,则只能积累可怜的25万余元。所以对于80后年轻人来说,如果不想自己今后老无所依,那养老规划一定要趁早开始做。
  还有一点要注意,养老规划是人生中最漫长也最根本的一项理财规划,必须要持之以恒,不可中断。假如你中途中断了养老金的积累步伐,把钱拿去做其他用途了,那到你33岁时,只积累了不到20万元。
  站在2016年的当下,80后群体如今的年龄在26-36岁之间,距离65岁退休还有29-39年的时间。尽管与初入职场的90后甚至95后相比,能留给这代人的长期复利效应空间要少一点,但未来29-39年的复利效益也很可观。
  在社会养老保障不足、延迟退休的大背景下,80后年轻人如果想要今后能够安度晚年,除了要理解复利投资原理、坚持进行投资以外,还要特别记住巴菲特说的投资三条原则:“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记住前两条。”所以要让雪球不断越滚越大,就要保证每年投资收益不管多少都不能亏损。100元亏50%就只有50元,50元赚50%却只有75元。
  如果你今年赚60%,明年亏损50%,后年赚40%,大后年亏30%,再后年赚20%,再再后年亏10%;表面上看,好像你前一年赚的钱都比你后一年亏的钱多10%,但实际上6年后你还亏了15%!所以说保住本金真的非常重要。
  另外,从理财角度说,你现在手里的1元钱叫现值。1元只是它现在的表象,等到若干年后它大幅升值了,就会变成10元甚至100元,这叫终值。从现值到终值的惊人飞跃,就好像丑小鸭变身白天鹅,屌丝逆袭高富帅的华丽转身,使货币的时间价值得以完美绽放。
  所以请相信,只要坚持把钱放在复利X时间的魔幻机上,它一定会回报你一个惊艳的未来。只要能够坚持科学理财,80后一样可以实现无忧养老。

  80后养老投资篇:稳健为首长期累积

  对于退休,有人认为是轻松享受生活的开始,也有人认为会陷入无力消费、毫无品质的生活困境。而如何看待退休,又终将获得怎样的退休生活,与你的养老储备多少息息相关。
  比较优越的经济条件能更好保证生活品质,至少在衣食住行,以及医疗方面不会有太多的忧虑,而如果不为退休做足准备,单单想要依靠社会养老金来生活,那恐怕连你自己都未必会乐意接受。
  显然,对大部分人来说,要准备充足的养老金,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金融投资所带来的收益,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把“雪球”滚大。
  那么具体来看,哪些投资渠道更适合为养老做准备呢?

  延迟退休为投资减压

  “原本想得美美的,60岁开始环游世界,现在看来要拄拐走天下了。”这虽是对延迟退休政策的一句戏言,但不难看出,80后的人生规划受相关政策影响很大。
  不过,尽管延迟退休意味着工作时间的拉长,但相应地,你的退休生活也会随之缩短,自然,为退休生活所进行的经济储备也能适当减少些。也就是说,从经济角度看,你的压力反而因为延迟退休而减轻了。
  过去,我们常常会用退休前后的收入落差来提醒大家早做准备。这其中有个“养老收入实际替代率”的概念,是指职工退休时的全部养老收入与退休前本人实际工资水平之间的比率。根据国际惯例,如果能保持在70%-85%左右,就能保证生活水平不下降。但如果你有算过自己的社会养老金就会发现,要实现这样的替代率,必须有自己的一块储备。
  当前,女工人50岁退休、女干部55岁退休,男性60岁退休。如果以80岁寿命考虑,女性的退休时间达到了25-30年,而男性则是20年。如此之长的一段时间,储备自然不是小数目。
  而我们的储备时间则比较有限,假设从30岁开始为养老作有针对性的投资,到退休年龄,也就只有20-30年的时间。如果你起步较晚,到40岁甚至临近退休才行动起来,那留给你的准备期就更短了。
  延迟退休后,对80后来说工作时间拉长了,意味着高收入的时间将得到延长,同时准备养老金的时间也长了。与此同时,退休时点延后,相应的退休储备金的需求额将会减少,这不失为一件好事。
  我们来举个例子,董小姐是位80后,她原本可以50岁退休,但根据社科院发布的改革方案,需要工作到60岁方能退休。由于工作时限拉长了足足10年,她的退休生活也就推迟了整整10年。原本,董小姐计划为退休自备养老金200万元,从30岁开始储备,以每年5%的收益率计算,年投入需要达到6万多元。而如果200万元养老金额不变,将储备时间拉长到30年,那么同样200万元的储备,每年的投入只需要3万多元。
  换个角度看,假设董小姐30岁开始储备200万元退休金,每年计划投入5万元,那么20年储备期,每年的收益率需要达到6.8%左右;而同样是30岁开始储备,每年5万元,储备期拉长至30年,只需要每年1.9%的收益率就行了。
  发现了吗?在退休储备目标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储备期限的拉长,每年对应的资金可以减少,或是收益率方面能有所降低。你不必再为了储备足够多的养老金而选择冒进的投资方式;同时在当前的生活中,也不必太省吃俭用,为了那更久远的退休生活。
  事实上,在年龄不变的前提下,我们的养老储备额也能随着年限的缩短有所降低。比如本来200万元的目标,现在只需要180万元了,如此一来,实际储备的压力就更小了。

  “稳”字当头,时间帮忙

  既然压力减轻了,那么心态上自然不必太着急,在投资方式的选择上,不妨以稳为主。
  环顾当前的投资市场,安全性较高的当属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了。银行存款有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50万元内),而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也能在到期时,给到投资者预期收益(结构性产品除外),因此,不失为退休储备的佳选。
  其中,银行理财产品的选择比较多样,且收益相对银行存款来说也更高一些。考虑到通胀因素,更适合个人投资者将其作为养老储备工具。
  你可以将每年的结余不定期地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为了让这一操作更为简便,一是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操作;二是尽量选择1年期的产品,减少产品到期换手时的麻烦,也能更好地保证这笔钱“锁”在你的养老账户上,不会被轻易挪用。
  “宝宝”类产品的稳健性也被很多人看好,事实上,货币基金的确很少出现亏损的情况。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由于“宝宝”类产品的流动性太好,虽然你能非常方便地申购,但也能很方面地把资金用作购物、偿还信用卡、转账等等,这样一来,这个“积累池”就变成了“活水”,这边流入那边流出,很难保证有效地积淀。因此,除非你有非常良好的自律性,或是产品本身的流出端不那么松动,不然,二三十年的慢慢长路,可很难保证最后“池子”里还剩多少“水”。
  要说既有强制储蓄的能力,同时又兼顾收益性的,基金定投也不错。根据Wind数据,从2006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沪深300指数的10年平均收益率为14.99%。如果每月定投1000元,那么坚持20年,可以积累150万元财富;而坚持30年,可以积累690万元财富。
  当然,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演算,具体还要看定投的时机和具体产品的选择,但有一点可以参考,那就是定投作为长期储备的工具,还是颇为合适的。一是因为你的资金会自动转入定投账户,保证了储蓄的有效性;二是在一个波动幅度较大的市场中,要短期斩获收益难度较大,但定投令你有机会在二三十年的投资市场中,抓住每一次牛市,从而让自己的账户资产快速增长。有经验的投资者还会将每次牛市斩获的收益投入银行存款或是银行理财产品这样的稳健账户中,来保证其不被波动市场冲刷。
  至于一些新兴的投资方式,比如P2P等,则最好在市场监管较为成熟时再考虑,当前大浪淘沙的环境,恐怕无法满足投资者的稳健性需求。

  80后养老保险篇:首选高保障产品

  Amy和Leo是上海80后小家庭的典型代表。Leo在一家公司担任中层,年收入20万元;Amy为了照顾孩子和家庭,相对工作轻松,大约年收入5万元。两人每月的房贷为6000元,每月其他各类支出约为1万元左右,股票及储蓄账户有10余万元的投资,家庭经济状况属于小康水平。但初为人母的Amy总觉得没有足够的安全感:“虽然我们家庭的收入还算不错,但我有个同事才28岁就得了脑部肿瘤。即使有基本的社保,但现在重大疾病的自费医疗费用依旧高得吓人,如果遭遇疾病或重大意外,很可能就会使得一个人、一个家庭瞬间从小康变赤贫。”
  Amy的担忧不无道理,而这也是很多80后共同的隐忧。
  在延迟退休及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年轻人的工作时间长了,休息的时间短了,身体出问题的几率高了,再加之二胎政策可能带来的支出增多。若要以理想的状态退休,不仅需要坚持长期的储蓄和投资,而且还要有足够的能力化解疾病、失业、意外等各种人生潜在的风险。要做到这些,单靠社会保险制度来支撑,显然力不从心。在保障需求强烈而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不足的矛盾下,未雨绸缪制订科学适宜的商业保险方案,有效加强保障并转嫁风险,也是80后养老规划的重要一环。
  80后首选高保障产品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保险产品众多。80后该如何让自己和家人拥有更多的生活保障,让幸福的小船升级成稳稳的巨轮之家呢?
  复星保德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资深寿险规划师毕贞妮建议,80后作为新生代家庭的“顶梁柱”,投保应先为自己构建周全的保险保障,首要考虑高保障的产品。在具体的险种选择上,毕贞妮表示:“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定期寿险的保障相对较高,可先作考虑。此外,考虑到近年来重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治疗重大疾病的费用也越来越高,因此在选择健康类保险时可优先选择配置重疾险,提前规避潜在风险较大的财务打击。在配置好意外险、健康险等高保障产品的基础上,再考虑按需补充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如以Amy的家庭状况为例,毕贞妮给出的规划建议是:Amy和Leo当前可优先为自己各配置一份带有豁免功能的重疾险。其中,LEO的重疾保额建议在50万元以上,Amy的保额建议在30万元以上,以此为小家庭先行规避无法承受的风险。另外,考虑到Leo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平时工作又需要经常出差,因此在重疾以外还需考虑意外风险,建议可配置一份保额在50万元左右的综合意外险。在配置了重疾、意外保障的基础上,Amy和Leo还可按结余和需求考虑是否再投保一份长期年金储蓄产品。此类产品虽然没有超高收益,但是胜在稳定安全,可锁定收益后跑赢通货膨胀和社保养老,每个月的强制储蓄或许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家庭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量入为出制订保障规划

  综合而言,80后年轻人在保险险种选择上,一般可以意外险、健康医疗险、定期寿险为主;收入较高、条件允许的可以再选择一些储蓄型和投资型保险。如果再推及具体的保费及保额,又该如何规划呢?
  根据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保费和保额可遵循“双十法则”,即保费支出以年收入的10%为宜,而保额以年收入的10倍为宜。举例说,如果一个人的年收入是5万元,那么其合理的保险费支出应该是5000元左右,多险种组合共同配置构成的保额可控制在50万元左右。这种法则的配置依据是,如果保费支出过高,会影响现有日常生活以及生儿育女、房屋购置等目标的实现;而保费支出过低,则保额偏低、保障不够,达不到应有的保障作用。结合80后群体大部分都处于家庭建设期,每个月拿出10%左右的收入参与保险计划相对是比较合理的,这样的支出通常既不至于降低现有生活水平,也能让自己拥有一个好的保障。
  除了“双十法则”,另一种可较为科学衡量家庭所需总保额的参考标准是:5年的生活费加上负债金额(如房屋贷款等),减去现有易变现的资产:保费金额=每年生活费×5+现有负债金额-现有易变现资产。也就是说,即便家庭的全部收入来源突然中断,这样的保险金额仍可以使得一家人在往后5年里拥有与原先相似的生活水平,并藉此计划未来,重新出发。
  当然,上述两种标准并非人人适用的绝对标准,而是在理论上较为科学合理的配置理念。比如,“双十法则”对身价很高、资产积累极为丰厚的人群就并不完全适用。因此,80后们在具体制订保障规划时,可以此为参考,按照自身不同的实际情况,委托专业代理人度身定制相应的投保方案,从家庭经济可能出现的危机出发,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用保险堵住漏洞为宜。

  早投保早受益

  除了险种、保费以及保额需要科学规划外,复星保德信资深寿险规划师毕贞妮还建议80后在投保时不要忽略以下两个重点。
  第一,考虑尽早投保:保险是“越早买越早受益”,且保费也会相对较低,负担会相应减轻。一般而言,对于适用均衡费率的保险产品(每年交同样的保费),年龄越小费率越低,因此可注意尽量选在生日前申请投保,以用更低的费率享受同等的保障。
  第二,留意保费豁免功能:目前大部分长期缴费类的保险产品都可附加豁免保费保障。如此,投保人一旦丧失缴费能力,保险公司会垫缴余下保费,让主险持续有效。豁免保费的这份附加险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只要很少的费用就能使自己的保障更加保险。

  80后养老消费篇:“享受人生”可提前

  俗话说“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对于正当盛年的80后,有一颗事业心自然无可厚非,为养老早做准备也同样势在必行。然而,这是否也意味着80后也该像60后、70后一样,总是强调工作储蓄第一、推迟降低消费呢?
  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随着延迟退休的推行,80后将面临工作时间的延长和退休时间的缩短。这就意味着,80后积累养老金的时间更长了,但相比而言,享用这笔资金的时间却更短了,因此更需要找到养老投资和聪明消费之间的平衡点。

  按需调节养老储备

  退休时间的延迟,导致80后在养老投资上有很长的期限,如果每月投资于养老的金额不变,那么在复利效应的作用之下,就能积累一笔金额比原来大得多的养老金。
  以某人30岁开始投资为例,每月以1000元本金和5%的年化收益率投资养老计算,在他60岁退休时,就可以积累约85万元的养老金。而如果此人延迟5年退休、并在这额外的5年间同样每月投入1000元的话,在其65岁退休时,养老金就会多达115万元。如果此人仍然想在65岁时积累85万元养老金,那么,他从30岁时每月投入养老的金额仅需700多元即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延迟退休背景下,如不需大幅提升未来的养老支出,80后完全可以适当地减少每月的养老投资,并且增加退休前的消费;转变一下原有的消费观念,将部分退休后的消费转移到退休前来。

  不做“加班”的奴隶

  由于人的生命有限,积累养老金时间变长的同时,80后可以享受的退休时光可能就要缩短了。而且,步入老年以后,身体的健康水平在下降,人的精力也不如年轻时旺盛,如果再想要“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或许早已力不从心了。
  因此,与养老投资的资金规划一样,在时间安排上,80后也更应该学会劳逸结合,并且适当享受生活。80后不必学习60后、70后的“工作狂”,总是想着工作第一、以及加班、加班和加班——既然退休后的时光缩短了,不妨将一部分的悠闲和快乐提前享受,偶尔也把“诗和田野”拿到眼前。
  正所谓“人生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有命赚钱、没命花”,对于80后则更是如此。不如在年轻、追求事业的同时,也就早为自己的娱乐生活做好规划,不要永远为了“加班”而将太多人生乐趣置之脑后。

  聪明消费享受人生

  然而,适度增加消费与提前享受人生,并不意味着随时随地任性“买买买”。对于许多月光族、剁手族而言,虽然每月的信用卡账单金额不小,但他们未必享受到了太多消费带来的乐趣,而是被物质冲昏了头、甚至限制了自由,这也与“80后可以提前享受人生”的理念大不相同。所谓享受人生,并不是指在年轻阶段就随意地挥霍人生,而是指在延迟退休的大背景下,80后可以从宏观层面上更为科学合理地规划消费,既不必为了储备养老而过度牺牲当前消费,也不必在工作中时刻做“拼命三郎”。
  同时,80后如要提前享受人生,也与学会“精打细算”并不矛盾。例如在日常早作规划错峰旅行、利用好信用卡及移动APP补贴优惠等,都是非常“聪明”的消费方式,既可保障同等享受,也更为经济实惠。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