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老龄数据
港媒:内地养老院冰火两重天 有的需排队100年
作者:   来源: 参考消息网  2015-11-26
  港媒称,内地养老服务业出现“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北京“最火”养老院要排队100年才有床位,另一边则是说内地养老机构空置率平均达48%。分析称,民资进入难度大、专业人才匮乏都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25日报道,小时候为争好学校学位“头破血流”,到老了为进好养老院还要煞费苦心。新华社报道称,在内地,大多数公办养老院都是“一床难求”。如果要入住北京最火的养老院,排队时长竟然要100年。而在一些地方,一个床位的价格需要3万元,比在北京租一个普通公寓的月租还要贵。
  “一个床位要等100年”的新闻最早在2013年首先见报,据《北京晚报》当年3月的报道,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1100个床位,已有1万余名申请人排队等候。福利院员工说,每年只有10余张能空出来,申请人恐怕需要等上一辈子才有可能排上床位。
报道称,而根据2014年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每千名老人床位数仅为20张左右,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虽然供不应求,但不是每家养老院的情况都是这么“火爆”。 《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内地养老机构空置率平均达48%。
  例如在提供140个床位的安徽颍上县协和老年公寓,现在只入住了65位老人,入住率只有不到一半。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说,农村敬老院主要是为了五保老人设置的,但五保老人分布分散,而且很多老人还是倾向于住在家中,导致一些敬老院空置率高。
  报道称,造成内地养老业“冰火两重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是民资进入难度大。虽然早在2013年,国务院就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明确了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等政策,但据报道,很多地方民资要想顺利进入养老服务业,仍有“肠梗阻”。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土地租金与房屋建设费用高昂,让不少民资退却。
  报道引述一间养老院的负责人说,土地资源紧缺,每张床位至少投入15万元,加上房屋建设等费用,一个300床位的养老机构投入要千万元以上。 “尽管国家有补贴政策,但力度有限,操作过程中打折扣问题普遍。”
  另外,审批流程时间成本高也被指是其中一个症结。甘肃一家老年公寓负责人表示,今年养老院急需配备非营利性医务所,拿着审批材料找过所有相关部门,但至今没有审批下来,老人吃药看病都成问题。
  另外一个阻碍养老业发展的因素,是专业人才匮乏。目前内地护理长者的人员偏大,有相当一部分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够专业,而年轻人则普遍没有进入这一行业的动力。
  报道称,有养老院院长表示,聘用专业人才的成本高,如果不提高住院费,难以承担薪水开支,这样一来可能就会流失培养多年的专业护理团队。
  有学者建议,要降低民资进入的门槛和生存成本,对运营效率低的公办养老机构,应适当尝试市场化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张欢等学者则建议,完善养老护理人员培养体系和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要分类、分层、分阶段,应引导更多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
 
  【延伸阅读】专家:中国农村老人面临多重养老困境
  “60岁左右的老年人目前是中国农村的主要劳动力,由于生活负担沉重,这一群体面临多重养老困境,应当建立‘一主多元’农村养老制度,解决农民养老难题。”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专家智库委员会专业主任赵强社21日在北京表示。
  21日,由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主办的“中国社会养老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民政部门、养老产业的众多专业人士参会,就“中国式养老”议题展开探讨。
  赵强社在论坛上介绍说,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农村老年人生活存在诸多困境。其中看病、买菜、购买生活用品、料理家务等这些原本普通家庭养老能够承担的事宜,现在都变成农村老人生活中的困难项目,仅依靠家庭养老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今年5月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显示,28.9%的城镇老年人感觉养老目前没有困难,而农村则低于城镇13个百分点。47%的农村老人认为钱不够花,42.3%认为病痛较多,均高于城镇超10个百分点。
  赵强社分析称,传统观念弱化以及家庭责任转移令农村老人生活压力增加,农民工外出打工,转由留守老人负担家庭责任,特别是在照料孙辈上投入大量精力,这令农村老人生活负担加重。
  此外,农村老年人无法从繁重的劳作中解脱也成为目前的普遍现象。《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显示,54.6%的农村老人还在从事职业性劳动。赵强社分析称,农村仍采取传统的家庭经营模式,60岁左右的老人仍然是农村生产活动的主要劳动力。由于经营方式固化、农村规模经营水平差,导致农民并未从土地上彻底解放出来。
  另外,由于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等用益物权不能给农民带来收益,农民无财产性收入。土地资源要素不能进行市场配置,因而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动,农民以土地作为生活保障的权益不能体现。
  针对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养老困境,赵强社提出应当发展“一主多元”的养老模式,即在加强家庭养老为主模式的同时,要完善社区养老、制度养老、社会机构养老、医养融合以及土地养老等制度。
  赵强社特别强调,农村社区养老机构建设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必要条件,需要在社区搭建基本公共服务平台。针对尚未建成新型农村社区的地方,应积极探索村级互助幸福院,在这种模式下,老人在村级互助幸福院统一就餐、活动。同时他也强调,因为养老事业是一项“民心工程”,政府不可把养老机构一味交给市场。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