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晚年何处养老 寺院安养正兴
作者:   来源: 东方网  2016-06-13

  2014年8月5日上午,上海市普陀区一位84岁的独居老人逝世5天后才被发现的新闻再一次戳痛了人们的神经。然而,这样的悲剧却并非个例,仅今年夏天在上海已经发生多起。
  据了解,今年8月2号,住在上海金坛路的一名69岁独居老人被居委会发现时已撒手人寰。同一天傍晚,杨浦区政通路一小区内,一名六旬老太被发现死在家中;7月7日上午,杨浦区开鲁路一小区,八旬老翁死在自家浴缸多日后才被发现……
  在传统养老受到挑战之时,一种新的养老方式正在悄然兴起并颇受欢迎,这种方式即:寺院养老。
 
  老有所依 寺院兴起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3.26%,达到1.776亿人。根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人。至2030年,我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来临,“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时代课题。尤其是“独生子女”时代,繁重的生活负担让年轻一代无法全心照料老年人的生活,而大部分老人也不愿意与子女同住。但独立生活的老人亦会遇见各种生活问题。
  此外,普通的公办养老院也在自主经营中慢慢改变原有的服务,条件优越的养老资源早已被部分享有“特权”的老人瓜分干净,导致大部分普通老人挤不进大门。此外我国的家庭传统观念也让很多老人都不愿意去养老院生活。
  其实,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宗教界人士也越来越关心这个社会问题。早在2009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就有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大力引导宗教界融入社会参与兴办养老事业》提案,其中提到:“积极参与兴办养老公益事业,建设以老人赡养为主的专业养老机构,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学、病有所医、死有所安。”
  自古以来,佛教中的“普度众生”的理念,就与“养老、敬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有相通之 处。在宋代寺庙,就出现了收养贫病老人的居养院和安济坊。
  各国佛教参与敬老养老事业的历史十分久远。如在日本,最著名的就是福田思想和“四个院”的实践。“四个院”即指施药院、疗病院、悲田院、敬田院,其中的悲田院就是对鳏寡老弱的救助。而在受老龄化困扰的泰国,更是鼓励全国各地的佛教寺庙、基督教堂等宗教慈善机构积极介入养老福利事业。这些机构是目前泰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顶梁柱。
  在这样的背景下,寺院养老正在我国悄然兴起,被愈来愈多的人接受,而位于江苏省常州武进区的般若山慈山寺,就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由般若山宝林禅寺方丈慧闻法师响应国家相关政策,主持兴建的一处集慈善养老、禅医养生、临终关怀、往生极乐为一体的安养极乐世界,其声誉在江浙沪一带广为相传,深受肯定。
 
  祥瑞宝地 养生净土
 
  般若山慈山寺的备受关注除了其安养极乐世界本身的慈善性和公益性,还缘于其所在武进地区的天地人和,以及上院般若山宝林禅寺的显赫身世和荣耀历史。据了解,江苏武进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是苏南的风水宝地,拥有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2700多年的古城建设史和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境内的春秋淹城遗址是我国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地面城池,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进区先后诞生了19位帝王,9名状元和1546名进士,为全国县区之最,拥有悠久灿烂的人文传统,儒风蔚然,人才辈出,底蕴悠远深厚。
  该区环境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良水平,2012年检验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5%,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5天,非常适宜养老生活。
  而般若山宝林禅寺即位于武进区距春秋淹城遗址约1公里,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期。据南宋《咸 淳毗陵志》记载,公元527年,南朝梁武帝萧衍舍家业,延淹城无为法师创建般若山宝林禅寺。
  般若山宝林禅寺自建立起,就秉承了“菩萨皇帝”梁武帝的“三教圆融”、“三教一家”理念——它既是中国最早同时供奉释迦牟尼佛和赤足观音金身像的寺院,也是最早将“科举、功名之神”的文昌帝君列为殿主、专门设殿供奉的寺院,更是国内罕见的千百年来将如来、观音、文昌帝君、关公、财神等佛、道、儒各家神祇同时供奉的寺院。
  作为泛淹城规划的一部分,2009年般若山宝林禅寺就被列为市、区重点文化,归属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成为融佛法沿袭、文化瞻礼、朝觐参拜、禅修观光于一体的佛学圣地。
  作为般若山宝林禅寺的下院的般若山慈山寺,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坐落于武南河畔,三面天然环水,东临枫林南路,后方水利树林,绿色生态。寺院整体占地约二十八亩,依照小乘佛教风格新建,十分庄重华美,其建筑面积约三万平方米,划分三大区域:东轴线常规寺院殿堂礼佛区,配备天王殿、两侧偏殿、大雄宝殿、净土讲堂及万姓祖先纪念堂等;中轴以弥陀佛殿为整体寺院标志性建筑,内塑高12.8米接引阿弥陀佛,两侧则配备九品学佛教室;西轴线建大慈安养院,由上海传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合作方参与该项目的投资和和运作。
 
  佛缘汇聚 兼修功德
 
  据传衡资产总经理彭爱斌先生介绍,大慈安养院共八层,设有700多张床位供社会养老人员居住,闲时闻佛学经、素斋淡茶、怡然生活,目前排队预约的人士已经超过1000名。
  此外,般若山慈山寺特别在寺院弥陀佛陀殿大佛座下,建六千平方米万佛殿,金身构塑五万尊阿弥陀佛,所有认请万佛殿功德圆满佛像的人士,均回向功德碑刻名以及莲花位净土一席(佛教认为阿弥陀佛将接引往者,远离尘垢,清净解脱,终化生于莲,到达极乐世界),为生者祈福诵经,为往者供奉超度,往生极乐。
  关于般若山慈山寺安养极乐世界,彭先生还发现一个现象,即几乎所有投资人都希望将来能入住般若山慈山寺,体验佛教养生寺院养老,甚至有些投资人希望将投资的收益也捐给般若山慈山寺。因为,他们认为这项投资从一开始就是在行慈善积功德。
  “佛教的最高理想是到达极乐彼岸,而功德是至极乐世界所必须的”,彭总坦言,般若山慈山寺的医疗,现阶段只能做到基础护理,感冒发烧可以治疗,严重的还需要去医院。
  据了解,般若山慈山寺安养极乐世界项目前期运作非常顺利。很多投资人本身信佛,而且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认为个人修行并不是远离社会或独善其身,而是要爱国、济世、助人,般若山慈山寺项目不仅能为许多老年人提供不同于传统家庭养老和一般商业养老的人文体验,更是推动民生建设的创新。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