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品位上海、品质服务”为主题的上海家政节历时近一个月,主要开展了线上优惠活动、家政进社区、家政公益行、“10大诚信家政服务企业评选”“点赞身边好阿姨、好雇主”家庭消费品展览、家政阿姨技能才艺展示等主题活动,逾百场线下活动在全城开展。
月嫂的整体学历水平高于其他家政工种,平均年龄低于其他家政工种;老人护理人员老龄化,急需新鲜血液补充……在3月31日举行的首届上海家政节闭幕式上,有关方面出具的一份上海家政行业现状调查显示,受市场需求、价格杠杆的驱动,沪上家政行业的“天平”已经开始失衡。有识之士指出,须采取一定措施,让本市老年护理领域的用工形成良性循环,让广大居家养老、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安享晚年。
调查显示,本市月嫂的整体学历水平中,大专以上的比例达到12.31%,而所有家政工种大专以上比例仅5.51%;相对于其他工种,36岁-45岁年龄段的月嫂占比47.24%,所有家政工种36岁-45岁占比39%。月嫂多技能要求是较其他工种工资偏高的原因,做一名月嫂,需掌握母婴护理知识、开奶、产妇心理辅导等,还需要连续26天以上的高强度工作,同时要有良好的应变,因此,本市月嫂的工资已经从2007年的3000元-3500元,上涨到2017年的7000元-12000元。
与此同时,随着二孩政策的出台,尽管上海第一胎小孩70%以上由老人带,但不少老人表示已经尽力带大第一个孩子,不想再把精力放在“二孩”身上,这造成上海市场上育儿嫂需求扩大,价格持续上涨,已经从2007年的1500-2500元,上涨到2016年的6000元-8000元。
与月嫂、育儿嫂的红红火火相比,不容乐观的是老人护理领域的家政服务人员老龄化。从事老人看护的家政服务员中,50岁以上占总数的57%,而所有工种50岁以上的占总数22%。同时,从事老人看护的家政服务员也存在着文化缺口,小学以下占总数的73.75%,而所有工种小学以下占14.36%。上海80%以上的家政公司,老年护理人员的比例占全工种比例在15%以下,急需新鲜血液补充。造成缺口的主要原因有:女阿姨照顾男老人的观念问题,老人消费观念或子女能力不足,按摩、推拿、喂药、喂食门槛高的专业问题,医院护工与居家护理较明显待遇差距带来的分流问题。另外,由于老年人消费能力有限,尽管43%的家政人员期望的工资是4500元-6000元,但实际市场水平仍然停留在3000元-4000元。
另外,随着90后一代的不断成熟,年轻人喜欢像打车、叫外卖一样让家政员“随叫随到”,这使得家政市场“极速保洁业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它也为“互联网+家政”的发展提供了土壤。以上海的“云家政”平台为例,目前他们的保洁业务中,2小时后即刻上门的保洁业务量占到了40%以上。
以“品位上海、品质服务”为主题的上海家政节历时近一个月,主要开展了线上优惠活动、家政进社区、家政公益行、“10大诚信家政服务企业评选”“点赞身边好阿姨、好雇主”、家庭消费品展览、家政阿姨技能才艺展示等主题活动,逾百场线下活动在全城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