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引发《“十四五”国家老龄化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其中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公墓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贸信托”)针对此规划进行详细解读,认为信托行业应该把握政策导向,加快切入养老金融价值链,向社会提供多种养老金融产品与服务,为有效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贡献信托力量。
外贸信托指出,基于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和在养老金融价值链中的定位,信托积极服务“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可探索以下四个破局点。
为养老客户提供定制化、多元化养老规划和资产管理方案。
信托公司长期以来在家族信托业务上已积累了较强的财富规划、资产配置和运营管理能力,近年来还发展出遗嘱信托、监护支援信托等模式。通过服务集成,可以提供资产配置、养老规划、财富传承等全场景、全方位的养老服务生态圈。另外,基于不动产在中国家庭资产占比高的特点,可探索基于信托账户的现金、动产、不动产等的管理方案,提高养老服务的普惠性。
加强符合养老资金配置需求的产品研发,积极申请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相关资质,拓展二、三支柱业务机会。
外贸信托指出,信托公司可基于在证券信托、家族信托等业务上积累的受托管理、科技能力,争取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资质。基于客户需求和生命周期特点,开发养老主题FoF产品。通过多资产、多策略的动态配置,降低波动与最大回撤,满足养老资金长期限稳定收益的需求,争取进入第三支柱的配置范围。
布局优质养老领域企业股权投资,挖掘优质养老社区项目。
外贸信托还表示,信托公司可切入养老、大健康等赛道,引入多元化资金,以投贷联动、股权投资、产业基金、Pre-REITs等方式为相关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探索与优质养老开发商、运营商合作,以城市更新等方式打造养老社区,培育和储备优质养老REITs资产。养老资产的布局有助于拓展养老圈层资源,与资金端的养老服务相衔接。
探索养老服务的预付款信托,助力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机制。
信托公司可与养老机构、养老客户形成三方合作,客户缴纳预付费至服务信托账户,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根据养老机构的服务履行情况定期划付费用,同时可设置政府监管部门为监察人,通过信托制度实现资金的独立管理、专业监督,防止机构暴雷、跑路对老年人造成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