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七旬老人晨练遭毒蛇咬伤”、“山区医院单日接诊5例蛇咬伤患者”...入夏以来,各地蛇患新闻频现报端。就在公众对户外蛇患高度紧张之时,一种“健康蛇患”亦在无声中悄然接近,不容小觑却常被忽视——它就是“蛇缠腰”带状疱疹。
潜伏于九成人体内的“健康蛇患”
“生于身体脐腹之上下、左右,本无定处,其形象宛如蛇也。”明代陈士铎《外科秘录》就曾这样形容带状疱疹。“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疾病,在老百姓的认知中也叫‘蛇缠腰’,”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介绍道,“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再激活后,会沿神经诱发炎症,在皮肤表面形成飘带形状的皮疹。”
据了解,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约1/3的人会在一生中遭遇“蛇缠腰”。对此,樊碧发教授提醒道,五十岁就像一个分界线,年过五十免疫力就会明显“松动”,继而“压制不住病毒”,带状疱疹就会发作。
人们常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来形容对蛇的恐惧与避之不及,如果恐惧对象是带状疱疹,这也并非夸大其词。樊碧发教授表示:“带状疱疹的疼痛从性质上来讲很剧烈,常被形容为像皮肤被撕开、像刀割、电击一般。”
即使皮肤上的疱疹消退,约5%-30%的患者还会遭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折磨,“疼痛可能持续几个月、几年,临床上我们甚至遇到有患者疼了四十多年,可以说大半辈子都在和疼痛作斗争。”樊碧发教授介绍道。
草丛中的蛇也许秋冬便会销声匿迹,但带状疱疹并非“季节限定”,它的伤害不仅可能长期持续,“烈度”也会远超想象。
慢病人群被瞄准的“免疫缺口”
据统计,我国中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共病情况较为普遍,部分居民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疾病。而这一人群的“免疫力缺口”,正被带状疱疹瞄准。
“由于长期处于疾病状态,慢病患者通常伴随自身免疫功能的下降,他们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比一般人群更高。比如,和一般人相比,糖尿病患者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最高可能高出6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教授表示。
就像一座防御薄弱的城池,慢病患者不仅易被“攻击”,也更易被“攻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年纪大的,很多都已出现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的敏感性增加了。而带状疱疹也会引起神经炎症,两者叠加,疼痛程度就会更重。”
“每次见到这些患者,他们总皱着眉头,可见疼痛对他们的整体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郭晓蕙教授描述道,“而且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还会出现原有疾病控制更不好的情况。”带状疱疹后的剧烈疼痛会引起血糖升高,近1/4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恶化,住院治疗的风险提升27%。
同为常见慢性病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和普通人相比,心血管疾病患者得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39%。带状疱疹发病后,短期内发生心梗、脑出血和脑梗的风险也大幅增加。
“现在很多指南提出建议,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应该积极地接种疫苗来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其中就包含带状疱疹。”郭晓蕙教授指出。
对此,重庆沙坪坝区覃家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廖杰亦深有体会,在他的服务辖区中,就有不少有基础慢病的居民。经验丰富的社区医生在日常健康管理中,就会针对他们做风险评估、给到预防建议。“处于疾病平稳期的慢病患者,比如在血压、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是可以遵照医生的建议接种疫苗的。”廖杰主任提示道,“总之,听专业的。”
全民健康防线的“双向奔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带状疱疹正在日益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这也意味着其应对方式也需要是系统性的。预防先行的价值不言自明,但想要广泛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谈及此,包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主任侯飞提到了一个重要趋势——医防融合。
“医防融合的重点在于促进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体系实现有效融合和紧密衔接。”侯飞主任表示。宏观目标的背后,是无数被拆解的细致工作,从强化健康教育到优化基层服务,再到推动成人预防接种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这个过程不仅需要疾控的努力,也需要医院、社区等多方力量的联动,把好的措施真正实施到基层去。”
侯飞主任特别介绍道,为进一步落实“预防为主”方针、促进健康关口前移,内蒙古自治区疾控局今年就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带状疱疹疫苗减免接种的举措,以推动提升区域内疫苗接种覆盖率,降低中老年人患病风险,在规定时段内完成接种的50周岁及以上人群,即可享受相关减免政策。“仅包头市,从5月份实施举措以来,已有1600多人次参与接种。”
类似的举措在重庆亦有开展。廖杰主任表示:“以前很多人得了带状疱疹选择硬熬,但老百姓现在‘算’得更明白了,如果因为生病住院,不仅要受疼痛煎熬,还要耽误好多事儿,不如提前做好预防。”
行为转换的背后,是观念的蜕变。“这些举措,响应了国家强调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政策导向,以及对个人层面‘主动健康’‘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倡导。我们作为地方疾控,也要持续促进提升全民健康意识、健康素养。”侯飞主任分享道。
个体主动健康责任意识的提升,会让公卫系统的努力“事半功倍”。廖杰主任对此亦感受颇深:“为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我们的服务方式也不断创新,比如沙坪坝区建立了116个红岩家医工作站,组建了医联体、医共体专家参与的家医团队218个,让家庭医生进入小区,零距离地提供疾病科普、用药指导、健康管理等多重服务。过去开展服务,大家参与度非常低,而现在组织社区活动,结合日常家医服务,社区居民会非常踊跃地参与。”
从带状疱疹防控的叙事出发,构建全民健康防线的努力正在成为一场双向奔赴,并期待着更多方的“共赴”——近日,央视网发起“警惕蛇缠腰,主动更健康”公益科普,从今夏“蛇患”的民生热点切入,携手各界力量开展多元科普,旨在提升全社会对带状疱疹健康议题的关注与科学认知。
其中所传递的“主动更健康”理念,正是出于对个体健康责任意识重要性的深刻理解,新时代的健康真谛早已不再是亡羊补牢,而是未雨绸缪;化被动为主动的努力不只是对自己负责,亦是对家人的健康与幸福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