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养老服务医养结合能力建设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借鉴国际经验,加强沟通协作,探索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专家建议,在医养结合顶层设计中融入中医药特色,加快政策允入。
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杨爱平介绍,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养老服务突飞猛进的时期,而且已经形成了政策引导和规划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特点。修改《老年人社会保护法》、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这些构成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第17个年头。据统计,截至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量将达到2.4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2%。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带来挑战。“必须抓住机遇,优化现有的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促进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甄炳亮认为,养老服务业的服务效果遇到了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不平衡”。从城乡来看,农村留守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比较多,但是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落后于城镇;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养老服务业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从服务体系来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性滞后于专业机构的养老服务。
甄炳亮建议,要加强合作,形成合作机制。在合作机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政府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对象和方式,集中关注失能失智老人。同时,政府要提供医养结合的基本政策前提,并且完善现有老年人长期照顾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