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保险企业一样,一些传统房地产企业也将目光聚焦到中高端养老市场上。目前包括万科、保利、远洋、万达等超过80家房地产企业纷纷试水养老地产。
警惕借 “ 养老 ” 圈地
有业内人士指出,完善的养老保障应该由30%的社会养老保险、30%的企业年金和40%的商业养老保险组成。
戴皓认为,现行三个支柱的养老体系显得力不从心,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缺口逐年加大、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覆盖面小、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缺乏动力。
杨超则认为,现在的养老项目中基本是由政府主办的养老机构,可以解决基本养老需求。未来保险企业可以发展增值服务,满足中高端人群的需求。全国政协委员甘连舫则表示,让市场去解决中高层次的养老问题。
“在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不强,内需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发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能够有效地拉动内需,释放存款。” 戴皓在其提案中解释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投保人购买个人养老保险时,保费在税前列支,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戴皓还建议,在养老保险产品的选择上,除了购买商业型的养老保险产品,还有实物型养老保险可供选择,就是将个人自愿性养老金与持续照料型养老社区相结合的养老保险计划。“购买商业型养老保险返还的是钱,而实物型的养老保险,返还的是与养老相关的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
与保险企业一样,一些传统房地产企业也将目光聚焦到中高端养老市场上。目前包括万科、保利、远洋、万达等超过80家房地产企业纷纷试水养老地产。
但有业内人士警告,目前我国的养老地产仍停留在概念和讲故事的阶段,诸多项目都是披着“养老”的外衣,以此实现盘活问题土地的目的,或者借着“养老”的名义圈地,最后还是落脚在住宅开发的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