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省沭阳县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坚持一手抓长远谋划、顶层设计,一手抓攻坚克难、基层实践,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着力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全面深化农村敬老院机制体制改革。全县农村敬老院及时完成法人登记,统一增挂“××乡镇(街道)社会养老服务中心”牌子,将剩余床位向社会开放,着力推进农村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发展;转变传统的经费保障模式和拨付渠道,改由县财政直接拨付敬老院,减少中间环节,杜绝乡镇挤占、挪用等现象的发生;探索建立失能五保老人养护专区,首批将29名失能老人集中供养护理,以满足失能五保老人的刚性照护需求。
不断完善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敬老院“关爱工程”建设,在去年实现农村敬老院“三有三能六达标”总体目标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为各敬老院购置了冰箱、太阳能、空调、大型洗衣烘干设备等设施,极大地改善了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加快推进县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该中心5月初开工,年底主体工程完工,总投资3500万元,占地1.9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5万平米,建成后可集中供养300名老人和100名孤儿。
完善动态管理提升保障服务水平。坚持应保尽保,将3789名符合条件的孤寡老人及时纳入五保范围,全面落实供养标准增长机制,至目前上半年961.41万元五保经费全部发放到位。同时,创新建立三项服务制度:集中供养制度,首批对部分失能老人实行医疗康复一体化养老服务;关爱监护制度,由乡镇(街道)为五保老人安排二名监护人,及时帮助老人解决实际困难;就医陪护制度,由村居(社区)安排人员陪护生病老人就医,着力提升患病老人的生活质量。
加快推进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改造。该县年初对23所民办养老机构开展了消防设施安全改造,通过配备完善消防设施设备,办理消防验收备案手续,落实了消防主体责任;采取“提前预拨、分年结算”方式,建立项目补贴制度,对民办养老机构改造费用的70%从奖补资金中解决;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准开办,建立常态化安全管理机制。下一步,拟再投入600余万元对36家公办养老机构实施消防改造,全面提升养老机构的安全防范水平。
突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坚持按照“六有”(有标识、有人员、有场地、有经费、有项目、有制度)标准,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全县现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440家,站点覆盖100%的城市社区和90%的农村社区;加快推进社区助餐点建设,目前已建成社区助餐点27家,较好地满足了居家老人特别是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等困难老人的用餐需求; 5月18日,该县通过招标引进南京禾康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投资举办的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投入运行,为全县城乡社区老人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智能化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