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市积极探索医养融合发展新模式
作者:   来源: 泰州民政  2016-07-20

  2016年7月15日,市民政、卫计部门联合举行医养融合工作推进会,在全市范围复制、推广医养融合新模式,把医养融合工作做深做实。近年来,泰州市立足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发挥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优势,运用行政引导推动和市场合理配置两种力量,把广泛的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实现无缝对接、互利互惠,将“引医入养”与“引养入医”结合发展,积极探索医养融合发展新路径,实现从单一养老向“防、治、养、护”一体化转变,形成了一批具有泰州特色的医养融合新模式。
  一是“医养一体型”医养融合模式。通过科学布局、规范建设,将护理院建设纳入养老服务设施布点规划,鼓励社会资本开办护理院,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护理院兼具养老和医疗功能,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照顾、健身娱乐等养老服务,它还可随时提供养生保健、康复治疗、医疗救助等卫生服务,实现“医护养”一体,从系统层面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医疗、护理等问题。该市目前共有护理院8家,床位数近1300张。
  二是“正向激励型”医养融合模式。对大中型养老机构,鼓励其结合自身实际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卫生室、医务室或开办医疗机构,聘请有职业资格的医师、护士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一方面解决了入住老人的医疗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有优质的医疗服务,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明显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资源共享型”医养融合模式。通过医疗机构托管或直接运营养老机构,引导、扶持医疗机构深度介入养老服务业,实现叠加效应,呼应“五大发展理念”在医养融合方面落地生根,为养老机构的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既解决了敬老院组织力量不足、护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又盘活了医疗资源,实现了医疗对养老的反哺。医疗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拆掉围墙、接通走廊、楼下看病,楼上住房”的养老新格局。
  四是“拓展升级型”医养融合模式。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观念、体制等问题的影响,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资源往往得不到有效利用,而伴随着乡镇合并改革,非建制乡镇的卫生院更是长期闲置。据统计,该市现有非建制乡镇卫生院40家,拥有床位1715张,床位的使用率不足30%。老年人是医疗资源的最大需求者,将乡镇卫生院与养老相结合,无疑是基础医疗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最佳途径。该市民政、卫计部门因势利导,引导和鼓励非建制乡镇卫生院举办或转型为养老机构,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有效缓解养老机构床位紧张的难题,打破养老瓶颈,补齐养老短板。“十三五”期间,该市所有的非建制乡镇卫生院都将转型为医养融合型机构。
  五是“契约合作型”医养融合模式。对小型养老机构和乡镇敬老院,坚持便利、专业、实用的原则,就近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充分发挥双方各自优势,一方面医疗机构为入住老人提供随时诊疗、无障碍转诊、绿色通道等服务;另一方面养老机构担当医院的病房功能,将医疗结束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转移至养老机构,由医疗机构专科医生定期到查房、诊疗,免去老人寻医问诊时的奔波之苦。基层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合作,为居家老人提供不同类别的医疗保健服务,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与有意愿的老年人家庭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便捷的上门服务,开设家庭病床,方便老年人就医,将医养融合服务普及到家庭病床和社区服务中。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