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养老 > 动态
养老产业任重道远 互联网智慧养老有待跟进
作者:   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6-07-22

   人口老龄化加剧让千亿级养老市场的探索有了更多发挥空间。“十三五”期间,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迅速,老龄人口基数大、比值高、增长速度快,养老保障体系面临巨大的压力。同时,中国养老正在突破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养老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养老产业前景光阔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 65周岁及以上人口1.44亿人,占总人的10.5%,全国老年人口增加了约1000万。预测,2035年前后,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远超过美国。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在总人口中占比,将从2010年的8.9%增加到25.6%,达到约3.6亿。
  面对老龄化的现状,2013年以来,养老产业扶持政策频出,仅中央及各部委出台的养老产业扶持政策就多达40余项,涉及土地、资金、人才、医养、保险等多方面。
  不过,虽然利好政策频出,但实际操作中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尚未完全破解,政策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如何推动社会化力量成为养老服务的主体,并以此来解决社会养老服务供应缺失、资金总量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养老产业面临的最大难题。
 
  行业发展仍处起步阶段 
 
  目前,养老服务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行业集中度低,企业众多,但不具规模,尚未出现养老服务市场的龙头企业,商业模式尚不成熟。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不过,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及空巢家庭比例的攀升,传统依靠子女照料的家庭养老难以实现,老人对上门家政护理服务、机构养老及社区日托养老服务需求增加。
  在政策的引导下,不少地方政府也一直在探索“互联网+养老”的试点工作,并把关注点集中在居家养老身上。政府往往是通过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引入信息化技术构建信息网,储存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并配有线上老年服务交互系统,通过在老人家中安装智能居家照护设备、远程健康照护设备、SOS呼叫跌倒与报警定位等,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比如老人意外跌倒后,呼叫中心和老人家属就会立即收到报警,相关救助也就可以及时跟进。这一整套服务过程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在一起,形成的统计数据报告会逐月提供给政府,方便政府掌握老年人情况。
  然而,就在“互联网+养老”概念如此火爆的当下,多位业内人士仍认为,这一融合尚未走出起步阶段,目前许多层面的养老服务仍然无法有效地与互联网进行对接。而且“互联网+养老”毕竟还属于新鲜事物,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不完善,市场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目前“互联网+养老”在客户端方面发力过猛,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需求问题还没法通过互联网得到妥善的解决。除了要开发适宜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之外,还需要对传统业态养老服务进行改造升级,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产品。
  “互联网+养老”作为新兴业态,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培育发展仍然面临着盈利模式、路径保障等诸多挑战。因此,目前涉足智慧养老产业的企业尚需保持清醒态度、苦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互联网+养老的美景还期待各方努力。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