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老龄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5月27日,中央政治局就人口老龄化形势和对策举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老龄化任务最重。满足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需要下大力气加以应对。养老金融作为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意义重大。
养老金融的基本内涵
养老金融也可以称为老龄金融,是指为了应对老龄化挑战,围绕着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养老金金融,即为储备养老资产进行的一系列金融活动,主要包括养老金制度安排和养老金资产管理;二是养老服务金融,即社会机构围绕老年人的消费需求进行的金融服务活动;三是涉老产业金融,即为涉老产业提供投融资支持的金融活动。
三者各有侧重:养老金金融的对象是养老资金,旨在通过制度安排积累养老资产并实现保值增值;养老服务金融的对象是老年人,目标是满足其年老后的金融消费需求;涉老产业金融的对象是与养老相关的产业,目标是满足涉老产业的各种投融资需求。
应对老龄化必须重视养老金融
养老金金融涉及国民养老安全和经济转型
养老金金融主要包括养老金制度安排和养老金资产管理。伴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养老金制度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不仅关系到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近年来欧洲养老金体系发展滞后于人口和经济变化,导致养老金体系可持续性受到挑战。更为严重的是希腊等国,由于养老金制度不合理,不但国民养老陷入困境,还加剧了主权债务危机和社会动荡,几乎致使国家破产。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面临“未富先老、未备而老”的挑战。在此过程中,必须科学改革和优化养老金制度,才能实现国民的养老安全。
养老金资产管理则对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影响深远。从国际经验来看,巨量养老金资产成为资产管理行业主要资金来源之一。2015年底美国市场化运营的养老金规模达到24万亿美元,是当年美国GDP的143%。养老金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也间接推动了新兴产业涌现和产业创新升级。
此外,养老金金融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我国国民消费动力始终不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特别是养老保障体制不完善,导致国民将大量收入用于预防性储蓄。与此相反,美国充裕的养老金资产大大降低了居民的储蓄意愿,所以国民可以将大量收入用于消费。因此,养老金金融发展将拉动国民消费,有助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养老服务金融事关老年人福祉和金融业发展
养老服务金融旨在满足老年人各方面金融消费需求,除了传统的储蓄、保险等业务外,还包括针对养老理财、反向按揭养老、遗嘱信托等新业态,能够提升服务针对性,增加老年人福利和效用。此外,国民养老需求的最终目的是合理安排其老年生活,包括老年理财、养老信贷、养老保险、老年医护、养老机构等多方面需求,客观上需要机构能够链接老年人的金融与实体消费,这就要求金融机构随之转型,从而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
涉老产业金融是促进涉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涉老产业包括两部分,一是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行业,比如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二是老年人是服务对象之一的行业,比如家政服务。涉老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业支持。第一,部分涉老产业发展投入大,周期长,依靠企业自有资金难度较大,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各方面的投融资支持。第二,涉老产业的重要服务对象是经济收入下降、消费能力不足的老年人,为了保证服务可及性,许多国家会对部分涉老产业通过政策性金融手段予以支持。
我国老龄化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国家,将很快步入重度老龄化乃至超老龄化时代。养老金融作为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