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退休人员涨工资2016养老金上调最新消息:提高养老金可持续性
作者:   来源: 南方财富网  2016-08-19

  企业退休人员涨工资2016养老金上调最新消息:提高养老金可持续性需从根本制度入手
  根据《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5》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的时间里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增加很多,不过现在可支付月数由2012年的19.7个月下降至2015年的17.7个月。
  黑龙江的企业养老金可支付月数仅一个月。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入不敷出”的省份目前已有六个,还有八个省份的养老金可支付月数降到了10个月以下,这些省份的养老金支付持续性已经接近或开始触及警戒线。
  出现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的局面,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根据报告,我国的抚养比不断下降。据统计,目前不到三个在职职工要“养”一个老人。在抚养比下降的情况下,要维持养老制度的运行,养老保险费率面临着上调压力。另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是,虽然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在扩大,但仍有一些城市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数出现了负增长,同时参保人员的缴费不足现象也开始凸显。多种因素共同造成了目前的结果,因而也需要以综合性的方式来应对。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情况并不一定是完全令人悲观。比如,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两项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近4万亿元。去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达到3.1%,是七年以来的最高。所以,从全国层面来看,应对未来养老压力的增大,目前仍然有充足的资源,而且不同省份之间可以调剂,在必要情况下国家财政也可以给以支援,没有必要现在就过度忧虑,乃至于风声鹤唳。
 虽然养老改革仍然有相对充足的时间,但这也需要我们提早起步,防患于未然。有一些问题,如参保人数下降、参保人员缴费不足等,需要通过执法和技术层面的强化要求来解决,即要求企业必须依法为职工参保。但这显然不是治本之策,最根本的还是养老制度的变革。
  回溯历史,1997年中国初步建立了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养老金制度运行模式。然而,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是个世界性难题,在经过一段实践的探索后,我们发现养老金体系运行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制度设计者的预期,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显现出来。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不俗成效,例如,养老金“双轨制”问题在制度层面终结,不公平现象缓解,养老金制度的公信力提升。这些努力已经为改革消除了许多阻力,但仍然有很多难题需要突破。
 
  养老金领取条件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就是说,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要领取养老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
  按照相关规定,我国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以下称特殊工种)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7日发布消息称,从2014年8月1日起,离退休人员个人基本养老金账户每月前2笔且每笔不超过2500元(含2500元)的部分免收本行异地取现手续费,而前2笔中每笔超过2500元的部分,以及第3笔之后的金额可收本行异地取现手续费。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银监会印发的《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服务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目录的通知》从2014年8月1日起实施。通知第二条规定:“商业银行免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本行签约开立的个人基本养老金(含退休金)账户,每月前2笔且每笔不超过2500元(含2500元)的本行异地(含本行柜台和ATM)取现手续费。”
  据介绍,8月1日实施时,仍通过银行专用存折、借记卡发放基本养老金的,在存折上和卡对账单上进行养老金标识。人社部等要求,个人基本养老金账户变更时,各地要同步做好免收本行异地取现手续费的切换工作。
 
  养老金空账产生的原因
 
  第一原因就是转制成本。1997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确立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过渡到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这时就有两类人的养老金存在了问题,一类是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他们没有个人账户。另一类是改革前参加工作而改革后退休的“中人”,他们的个人账户建账时间短。而政府不能让这两类人因为制度转化而无法领足养老金,所以直接挪用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资金,导致了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第二个原因就是人口老龄化。中国早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来自金羊网数据,到2020年60岁以上老人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8%,到2034年将达到22.8%。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老龄化冲击下中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我国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从2017年起养老金要求的财政补贴将持续上升,至2050年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
第三个原因就是较为单一的投资渠道。养老金投资渠道非常狭窄,除了银行和国债,几乎没有其他渠道。而我国的存款利率总体上不敌通货膨胀率,实际为负利率的银行存款处于贬值状态。而大部分投资国债,也只是投资中短期的,真正能实现增值的长期国债处于空白。
  除了以上三方面原因,企业中拖欠、拒缴现象严重;社保体系改革前,国企未能足额为国企员工缴纳养老金;养老金挪用等也是造成空账的原因。
 
  养老金收不抵支
 
  2014年10月30日,财政部公布了2013年全国社保基金决算的报告,2013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收入是2079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4%,支出是1669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0%。有专家预测,职工养老保险如此运行下去,年底将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
  不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认为,“虽然基金支出的增幅大于收入的增幅,但养老基金的总收入仍然是大于总支出的,能够确保当期养老金的发放和支付。”他还强调,造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年国家加大了对民生的投入,养老保险受益人群的范围更广了,同时保障的水平也更高了。
  大型险企的专业人士崔鹏认为:支出增速连年大于收入增速的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收入的一部分拿去填补了过去的隐性债务,造成了支出增加;其次,近几年来,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情况和养老金支出的增长情况存在不匹配。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