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超过60岁的老人已经超过了2亿,对这个庞大数量的族群的赡养工作无疑是当今社会的重中之重,虽然中国人传统的观念是养儿防老,但近几年以房养老不断被大家所提及。
以房养老VS养儿防老
以房养老实际上就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金融机构,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保险公司或银行收回住房使用权。传统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子女赡养,房产一般由子女继承,老人再通过退休金、社保金这些辅助获取养老资金,但难免会有不愿赡养老人的不孝子出现,而以房养老则可以解决这种问题以房养老奉行的观念是,将房屋抵押给其他机构来获取养老金或是服务。但是这种方式与传统的子女养老相比,少了一份老人需要的关怀的温暖。
以房养老每月最高可领到1.9万
对于老人来说,尤其是没有子女,或者是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的老人,通过以房养老可以获得不错的养老金,在试点期间,老人们获得养老金以5000-10000居多,平均每月可领到9000元,其中最高的一单每月可领到1.9万。虽然根据房产的估价不同,每月获得的养老金额不同,但是对于养老来说,这笔钱已经比较充足,可以充分保障老人的晚年生活,不用为未来的生活担忧,可以放心大胆的消费,而在老人离世之后,房产剩余的部分也将归还于老人的继承者。
用以房养老这种方式,老人在拥有足够养老金来安享晚年的同时,避免“久病床前无孝子”这种情况的发生,也能够得到足够的社会尊重,即使不依靠子女,也有足够的依靠和自信生活。
试点效果惨淡以房养老难道只是看上去很美?
2014年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地进行以房养老的试点,试点期为两年。但两年过去之后,四地仅有60户进行以房养老的投保,为何国家努力推行的养老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遇冷,难道以房养老真的只是看上去很美,没有实际的“干货”吗?
以房养老试点效果不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大的挑战还是传统观念,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尤其是在老一辈的中国人的观念里面,“养儿防老”还是占据着主流地位,而作为家产的重要组成之一的房产,中国人当然更加倾向于将它留给子女。在试点期间,成功投保的60户中,无子女的老人占到了40%,“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以房养老”的推行。
除了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房价的波动较大,养老市场的不成熟,专业人员的缺乏等等原因都影响到以房养老的顺利进行。虽然目前以房养老还出处在初级阶段,基础比较薄弱,但无疑的是,以房养老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成为未来养老保障机制的重要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