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金堂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7.29万人,占全县户籍总人口的19.37%,其中80岁以上20566人,一、二级残疾老人3543人。如何破解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问题,金堂县近年来做了积极探索,并推广“一中心、多站点、重巡访”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取得初步成效。
为进一步推动全县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提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2015年11月3日,金堂县印发了《金堂县加快推进互助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金委办发〔2015〕35号),对未在机构养老的空巢、失能及残疾老人采用“一中心、多站点、重巡访”的模式,开展互助养老服务工作。
“适应老年需求,体现农村特色,突出组织作用,这一探索可谓小成本破解大难题。”民政部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但是面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全面建设,互助养老服务点的全面铺开,助老巡访的深入开展,摊子拉大了,问题也来了,金堂县要如何可持续推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让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一、全面摸底、建立台账,实现服务全覆盖
为全面摸清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通过整合卫生、残联、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等部门的老年人健康档案、残疾人信息数据、空巢老人信息台账等资源,由乡镇全面摸清辖区内的老人信息档案,实行动态采集,动态管理,同时建立巡访人员台账,明确服务内容,建立工作制度、监管制度,将服务对象落实到人头上,保障服务对象全覆盖。
二、整合资源、密切合作,实现无缝对接
通过整合民政、卫生、司法、残联、妇联、文化等部门资源,建立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社区为老服务组织(机构)协调运作、志愿者积极参与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卫生保健、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和紧急救助等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共同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如法律部门为老年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卫生部门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等,整合利用民政部门的政府购买服务、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
三、引导调动,发挥基层老协组织力量
基层老年协会作为老年人的群众组织,贴近、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在为老服务上做了诸多工作。通过进一步规范基层老协组织建设,引导其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中,鼓励健康、低龄老年人帮扶高龄、病残、失能老年人,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丰富老年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年轻健康的老人搭建一个老有所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同时也助推基层老协组织健康发展。如高板镇老协成立了“金堂县高板镇夕阳红老年人服务中心”,通过参加政府招标,承接本镇上级政府为540名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业务,通过与镇政府签定的服务协议项目的形式,为老人们提供理发、洗衣、助浴、送餐、送医等服务。
四、细化分工、分层服务,提高服务能力
金堂县依靠“城乡日间照料中心、互助养老服务站”和助老巡访,细化工作职能、分层提供服务,着力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群提供不同内容的多样化的精准养老服务。城乡日间照料中心主要引入社会组织进行运营管理,为老人提供更专业、全面的日间照料、理发洗衣、远程视频、医疗保健、棋牌文娱等服务。互助养老服务点在村(社区)中选择较为集中、住房宽裕的农户,为离中心路途较远及行动不便老人就地就近开展居家养老延伸服务,小的投入,让服务点成为附近村民的活动场所,来玩耍的老人络绎不绝。助老巡访通过组织村(社区)干部、低龄老协会员和志愿者对空巢、失能、残疾老人进行每周至少2-3次巡访,为不能出门的老人提供基本生活帮扶、紧急医疗救护、亲情关怀等服务。
官仓镇红旗村13组78岁空巢老人彭文栋突发疾病,由于老人的儿女均在外地务工,负责该片区巡访的志愿者邱会便与丈夫连夜将老人送到镇卫生院,后转到县医院医治,老人的儿女第二天从外地赶回来感激不已,经医院及时救治,彭文栋老人很快治愈。帮助空巢老人购买医疗保险,办理申请高龄津贴手续,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和老人聊聊天、话话家常,整理下家务等,这些为老年人所做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在有序的开展,着力做到农村空巢、残疾、独居、长期患病的老人能够“有人过问,有人关心,有人帮助排忧解难”。
五、把握环节、加强监管,推动工作有序开展
在建设过程中,着重突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多元化、服务制度健全、资金规范使用等方面,联合县目督办、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等部门对建成后的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检查验收,在服务、运行过程中,重点突出保障服务质量,由乡镇具体负责管理和考核,监管采取“三查一测评”措施,查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每半年进行一次测评,对做得好的鼓励,做得差的限期整改,从而推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截至2016年9月,全县已建成城乡日间照料中心95所,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理发洗衣、远程视频、医疗保健、棋牌文娱等服务25余万人次;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服务,通过为高龄老人过生日,为老人送去生日的祝福;通过开设远程视频服务项目,让老人们能通过网络QQ等形式,与远在他乡务工的子女常“见”面;采取积分换服务的形式,通过整理书籍、打扫卫生、心理慰藉等,取得服务积分换取在中心消费,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更多的人参与为老年人提供服务。通过选择坐落相对比较适中、房屋相对宽裕的农家院落,建成互助养老服务点1385个,根据各服务点的具体情况,配备了电视机、麻将桌椅、棋牌桌椅、评书机、书架、读报栏、长短牌、象棋等设施设备。服务点为参加活动的老年人免费提供开水、活动器材或低偿的活动服务,基本实现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相互照料。村老协将服务点作为工作站点,将老年维权、卫生、医疗等事项对老人进行宣传,村老协到服务点听取、收集老人们的意见和述求,及时反馈给村两委;村两委通过法律服务知识宣传,让老人了解法律常识,帮助老人维护合法权益,为离中心路途较远及行动不便老人就地就近开展延伸服务10万余人次;全县203个村(社区)已开展对残疾、失能等特殊老年群体助老巡访活动,村(社区)干部、低龄老协会员和志愿者通过每周至少2-3次上门巡访,建立发现机制,了解老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将老人的各种困难及时向其子女、村两委反映,帮助老人解困答疑;对突发疾病的老人及时联系医院、通知老人家属并协助处置;帮助空巢老人购买生活用品、陪同就医、办理社保手续、维修水电设施等走访探视、生活帮扶、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相关事务,共为老人提供基本生活帮扶、亲情关爱等服务7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