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冀加强医保政策对接推动养老一体化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2016-11-04
 

  离北京近、性价比高,河北燕郊的一些养老机构中大部分是北京老人。但由于医保对接的政策瓶颈,有的老人每月都要跑到北京看病、开药,或者由养老机构派出大量工作人员代为拿药、报销。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在养老等社会民生领域加强合作成为三地的探索方向之一。今年年底前,位于河北燕郊的燕达医院将试点开通北京医保,在异地实现直接刷卡结算,更好地满足京津冀养老一体化需求。
 
  调动各部门人员跑医院
 
  记者了解到,由于河北在性价比等方面的优势,一些北京老人将位于北京城区的房屋出租或让给儿女,来到燕郊等地的养老机构安度晚年。
  紧邻北京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崔凯介绍,自2011年起开始运营,目前中心已没有空房,入住的1500余位老人98%来自北京。
  该中心营销总监李东辉说,目前困扰老人最大的问题是医保实时结算。老人们虽然守着医院,但1000多名老人中也就一成多办理了异地就医安置,将医疗关系转到河北的手续也较为繁琐,报销周期一般也比较长。
  为了服务医疗关系仍在北京的老人,每个月5日和20日燕达都要派工作人员到北京“跑医院”。“总共要去大约20家医院,10多个部门每个部门派3个人,坐公交车来回跑。每次早上5点多就得出发,非常辛苦。”崔凯说,由于要投入很多人力,也给中心的日常运转带来一定压力。
 
  医保试点年内落地
 
  据悉,目前燕达医院里北京医保的相关设备调试已经完成,进入等待验收阶段,年内开通后北京参保人员可在燕达医院享受持卡结算。
  北京、河北两地相关部门为政策对接作了很大努力。随着医保政策衔接的推进,将有助于京津冀养老机构的合理布局发展,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养老选择。
  早在今年6月,为促进京津冀地区养老基本服务均衡化,推动三地养老产业的“长短互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民政部门共同签订了《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16年—2020年)》,将合力破解跨区域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的身份、户籍壁垒,形成“一省两市”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让京津冀三地老人异地养老无障碍。
 
  促进养老一体化均衡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在京津冀范围内推进异地养老服务是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符合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需要,也符合北京等城市人口老龄化及应对生活成本等现实需要。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说,燕郊的养老机构通过加强医养结合等特色服务,为北京老人多提供了一个选择,也确实吸引了不少北京的老年人,特别是医保实时结算即将落地,对今后京津冀三地之间资源共享和协调是个好的开局。
  河北一些养老机构在环境、性价比等方面更具优势。张家口市民政局局长崔凤楼说:“以前养老机构只有接收本地老人的床位才能拿到补贴,近三年来为了鼓励养老产业发展,已经扩大到不管是哪里的老人,只要有人住就给补贴。”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