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5年,烟台全市老年人口154万人,占总人口的23.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近年来,为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保障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发展养老服务业每年被列入市委、市政府工作要点,作为“抓产业促发展”的重点项目来推进,并连续四年被确定为为民服务实事之一来推动。全市养老机构发展到247家,各类养老床位5.13万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达到35.3张。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12处,发展入网企业6500多家,入网老人14.3万多名。
引入社会化,政府投入与社会力量参与结合。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和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多元投入的运作理念,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营。截至目前,省、市、县三级财政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引入社会资本2000多万元,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已建成的信息平台实行“政府+企业”的运营模式,有效解决了信息平台社会影响力、独立运作能力、服务承接能力和工作人员配备等问题。同时,将政府购买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改进政府提供养老服务方式的重要手段,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每月提供不少于30小时的政府购买服务,市级补助由每人每小时6元提标至每人每小时10元。为高龄老年人和特殊困难老年人免费发放呼叫手机,并全额承担其使用过程中的服务费用,使老年人和平台运营方均得到了实惠。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900多万元,免费发放呼叫手机4.4万部,年购买居家养老服务3万多小时。
突出多元化,与撬动社会资源结合。注重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的培养,积极引入各领域服务企业、商户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整合家政、餐饮、医疗等多方面服务资源,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方式、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体制。目前,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涵盖了40大类、300多项专业服务,有效利用了各类社会化服务资源。在运营过程中,建立了评估回访、动态管理等机制,对服务效果进行电话回访,进行评价和监管,对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对存在严重问题的服务企业或商户,解除合作协议,实现了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有效保障了企业、商户的合法利益和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力促信息平台可持续发展。
提升集约化,与保障改善民生结合。根据市两办《关于建立89000民生服务平台的意见》(烟办发〔2014〕1号)精神,以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基础,整合“12343”生活服务网络、“12345”市长公开电话等各类便民利民服务、政府公共管理服务和社会志愿服务,在全市范围内打造覆盖更广、功能更全、服务更优的“89000”民生服务平台,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服务升级,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覆盖面。
下步,将根据省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转型升级的要求,积极做好与省级平台的对接工作,推动信息平台服务升级。加强养老与医疗服务的融合发展,丰富和拓展信息化服务内容,开展远程诊疗、健康管理等服务,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探索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