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寿光市加大养老服务业推进力度。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老龄委、民政局强化政策扶持力度,稳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初步构建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符合我市实际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有综合性老年福利机构1处,养老机构5处,在建养老机构7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3处,农村幸福院72处,总床位6065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
完善“两项机制”,优化养老服务业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制定出台了《寿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在土地、税费等方面支持鼓励养老服务业发展。优惠配套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在全市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机制市场化、服务管理规范化的发展格局。二是完善资金保障机制。近两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养老服务业资金5亿元。投资3.3亿元在中心城区建设了4处示范性养老机构,投资350万元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场所进行了改造升级。从2014年开始,对新建、改扩建达到20张养老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助2000元;对新建、租赁或改扩建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按规模分别补助5万、10万和15万元,并根据其建设规模再配套2-4万元开办补助;对农村幸福院建设,除按照其建筑面积分别给予3万元、4万元和5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外,再给予1-3万元的开办补助。截止目前,已累计拨付财政资金492万元。
坚持“三个同步”,统筹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一是同步推进机构养老服务。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共争取土地指标227亩,规划养老机构8处,总投资达5.2亿元,总床位3500张。在主城区,构建起城东以市福缘颐养中心为纽带,城南以圣湖新天地养老项目为纽带,城北以城投·太阳城为纽带,城西以西城养老中心为纽带,城中以德如玉孝老城项目为纽带,东西南北中五位一体养老服务网络,满足城区及周边老年人的社会养老需求。二是同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在城市,充分盘活社区资源,积极推进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依托向阳社区,投资100多万元打造一处50张床位的爱老幸福乐园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目前已完成13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满足了社区居民在休息、娱乐、餐饮、医疗、精神慰藉等多种需求。在农村,根据寿光农业经济基础较好,日间独居老人多,医疗卫生设施完善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将医疗卫生室与农村幸福院捆绑建设,着力打造了新建小区配套型、闲置场所改建型、新旧结合型、个人投资型四种模式,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市推广。三是同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依托“12349”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由社会资本投资100多万元,在城区改造一处300平方米的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建立了涵盖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工、志愿者等各类资源的社区服务资源库,并依托完善的社区服务资源和12349流动直通车,向社区居民提供政务咨询以及养老、医疗、法律服务等十余类200多项社会服务。目前,已有300多家企业加盟,免费为老年人发放老年手机2000多部,服务范围覆盖全部城市社区,近3万名老年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强化“三个支撑”,推动养老服务业向深层次发展。
一是强化专业队伍支撑。为增强全市养老服务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促进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今年,共组织全市养老机构参加上级业务培训十五批次,共培训人员96名,做到了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8%,有力的提升了全市养老服务管理护理人员水平。探索建立了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引入机制,将社工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工作规划。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积极引导志愿者和义工进社区为老年人上门服务。目前,全市共发展养老志愿服务队伍26支、1300多人,累计开展为老志愿活动1000余次;共有义工200多名,先后举办社区助老活动30多场次,3000多名居家老人从中受益。二是强化规范管理支撑。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管理规范化,在机构养老上,按照国际化服务标准,实施养老机构分级管理、综合评估,进一步规范养老服务行为。目前寿光市榆园老年公寓已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三是强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进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我市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率先提出了组建养老产业集团的发展思路,通过以产业化发展为驱动,带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业全面转型升级。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依托我市现有的社会福利中心、榆园老年公寓、老年服务中心,成立了“寿光市久久康乐老年服务有限公司”,由政府包办改为公司运营、市场化运作,通过为全市老年人及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服务、政策咨询及人才培训等各类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拉伸产业链条,释放养老产业活力,真正适应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