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随着消费升级、物质生活越来越好,4-2-1家庭结构中,老人的身体健康指数上升,精神心理、人文关系指数反而下降,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精神方面的养老服务。近日,我们采访发现,湘潭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选择靠街头聊天、打牌等消磨时间,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文化养老”在莲城悄然兴起。
退而不休活得精彩
85岁高龄的赵声颐有着56年的党龄,他虽然年老体弱,患有帕金森症,但从民政部门退休20多年来,他坚持活到老、学到老。走进赵老的家里,只见他卧室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台电脑,旁边还有不少书籍、报纸。退休后,在儿子、孙子的帮助下,赵老花几个月的时间学会了使用电脑。此后,他便坚持每天上网看新闻、听讲座,了解当前时事政治,学习法律和医疗保健知识。特别是“湖南老年人学习在线”开通后,网站丰富的内容更加激发了赵老的学习热情。去年12月,赵老荣获全省老年人学习在线排名第三名,今年2月又冲刺到了第一名。他说:“学习既可以充实晚年生活,又可以学到不少知识,还有益于身心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现年67岁的庞奎山老人,已经为推进湘潭文明城市创建持续奋斗了7年。2010年,湘潭成立老干部城市管理督导团,庞奎山闻讯报名,每天精神抖擞地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2012年,市老干部网宣团招募,庞奎山又来了兴致。加入这个团队后,线上她天天发表网评,积极收集舆情,参与网络答题和网上签名活动;线下她跟随网宣团考察调研、走访慰问,从不缺席,忙得不可开交。看到城市区涌现的文明现象,庞奎山心里比谁都高兴。
按需打造“文化养老”平台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养老”,为什么要“文化养老”,怎样“文化养老”?湘潭市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赵学文告诉我们:“简单地说,‘文化养老’就是从物质养老提升到精神层面,它能使老人更有尊严、更有获得感,从孤独走向充实,跟上时代的步伐。”
市老年大学为湘潭大批老人提供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平台,每年有近5000人次的学员,今年秋季开学后收录了近3000学员。学校开设了声乐、舞蹈、健身运动、戏曲器乐、医疗保健等8个课系,基本囊括了老年人想学的类别。
这些年,市老年大学以满足学员需求为办学出发点,老同志们希望舞蹈类别多样化,于是有了交谊舞和拉丁舞课;许多老人反映喜爱摄影,希望自己掌握制作相册和视频知识,学校及时开设了图片制作班;想学手工艺制作的呼声比较高,手工艺班应运而生。
赵学文介绍,目前市老年大学有三分之一的课程都是为满足学员的实际需求而开设。2014年10月,搬进新址办学后,学校增开了30多个班,目前总共接纳了95个班级的学员,为更多老年人提供了享受“文化养老”的机会。
湘潭的老年人究竟如何与“文化养老”轻松接轨?赵学文说,湘潭老年教育的发展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城市的社区、农村的乡镇一级,所有基层老年学校没有任何门槛,老年人都可以就近报名。“湖南老年人学习在线”是个不错的网络平台。最迟明年初,市老年大学与市广播电视大学、市教育局等部门联合打造的“湘潭乐学社区”也会正式上线运行。届时,老年朋友可以使用智能手机通过微信等平台下载“湘潭乐学社区”APP,攻读“指尖上的老年学校”,或足不出户,上网就可以读老年大学(学校)。
“文化养老”从城市深入农村
采访中,部分市民透露,“文化养老”的主体可能更多的是离退休干部,似乎与广大城乡老年群众没有多大关系。果真如此吗?
其实不然。市人大老干党总支“文化养老”课题组经调研得知,“文化养老”对象已由关注离退休老干部向关注全社会老年人转变。许多老干部工作部门普遍形成了共识:更加注重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关注全社会老人“文化养老”问题是老龄、老干部工作和老年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赵学文告诉我们,以市老年大学为例,3000学员中离退休干部只占到一半,基层老年大学的普通学员还会更多,这充分说明“文化养老”走的是“群众路线”。
除此之外,调研组还发现,“文化养老”活动逐渐由关注城市向关注农村转变。如市老年保健协会深入基层向五保户、低保户赠送《湘潭市民健康手册》,把戒烟宣传卡、控烟倡议书发到农村。湘乡市注重给新农村示范点老年人搞体检、上保健课。卫生部门积极开展健康管理,给农村老年人开展慢性病检查。
“文化养老”内容由关注待遇向关注健康和文化需要转变也是一大趋势。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尤其是一些老领导、老干部门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工作,努力书写人生的第二春。他们有的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有的从事环境保护工作,为建设大美湘潭尽心尽力;有的义务开堂授课,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奔走呼号;有的主动服务“三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行动中寻求作为。
不同老年人有不同的文化兴趣,养老文化的社会需求量不可小觑,“文化养老”的市场空间很大。但遗憾的是,由于盈利空间小,民营企业大多不太愿意涉足老年教育。所以,我市目前在商业化运作“文化养老”这块还是空白。
如何加快推进湘潭市的“文化养老”事业,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吸收精神营养的丰沃土壤?赵学文认为,市委政府要鼓励发展老年文化教育,努力整合资源,推动教育、文化、民政、老干等部门齐抓共管。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多鼓励支持本单位的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主动组织退休老人报名参加老年教育。公共文化资源要对老同志开放,提高利用率。充分发挥各类涉老组织的作用,凝聚老年群体力量,引导和组织更多老年人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在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中登台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