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敬老院一直以来以基础设施差,管理水平低、院内生活单调等标签存在于公众面前。2013年9月,在高刘镇委托经开区管理后,该区为彻底改变农村敬老院诸多落后面貌,提质增效,多措并举,挖掘敬老院应当发挥的社会功能,最大化发挥敬老院的社会效益,让农村敬老院彻底改头换面。
加大财政投入,提升敬老院基础配套设施
农村敬老院基本都是地处农村,偏离城市繁华地带,没有自来水、交通闭塞、供电不足等情况普遍存在,经开区2所“515民生工程”建设的敬老院自然未能免俗,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但自2015年开始,经开区加大财政投入,前后共计投入近千万元的资金,用于2所敬老院的基础设施改造,使其全部通上自来水,消防设施达到国家规范标准配置,道路全部实现水泥路面到达,道旁配备路灯,所有生活设施、体育器材配备齐全。院内设施实现“消防、环评双过关”,达到了许可要求的所有条件,为院内老人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品质。
引入专业资源,提升院内管理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敬老院管理品质,充分发挥敬老院设施利用效率,提升其社会示范效应,2015年初经开区试点敬老院“零租金公办民营”模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进驻其中一家敬老院管理,尝试利用专业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带动院内管理理念和业务的提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发展庭院经济,丰富院内老人生活
为进一步丰富院内老人业余生活,经开区2所敬老院配备了几亩菜地、猪舍和鱼塘,让身体条件尚好,且有积极参与劳动意愿的老人,参与菜地、猪舍生产管理事务,不仅仅达到老人劳动娱乐的目的,更是让老人吃上放心、环保、安全的绿色食品。
经过经开区财政的持续投入,引入专业的管理团队,进一步革新管理方式,彻底改变该区敬老院的“老、旧、后”的局面,彻底改头换面,实现院貌花园化、生活现代化、娱乐多样化、精神面貌大变化,让步入其中的人由衷感受“现代、整洁、舒心、放松”,用一句院内老人的话:“现在跟过去那是大不一样,过去的那生活跟现在没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