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是贫困人口的脆弱群体,也是贫困率较高的群体,如何让贫困老人安享晚年、老有所养,是扶贫工作中绕不过的坎儿。
日照市为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大力弘扬传统孝文化,全力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市推行设立农村孝德基金,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社会捐助,引领子女自觉养老”的农村养老和老龄人口脱贫新路子。
2.3万名老人、2145个村,孝德基金保障老有所养 12月10日上午,五莲县高泽镇窑头村,78岁的白云梅老人安顿好因病偏瘫的老伴后,走出家门,初冬的晴冷扑面而来,但老人的脸上神采奕奕。
一路上,不时有人跟老人打招呼,“又去领‘工资’啊?”“是呦,领‘工资’去。”
没多久,老人乐呵呵地从村委会出来了,手里拿着两个红包,那是她刚领到的孝亲资金,跟老伴一人一个,一个红包里有330元。每月10日,她都能领到这样一笔钱。回家路上,在冬日暖阳的映照下,老人心里暖暖的。
实际上,白云梅老人领到的“工资”正是目前我市所推行的孝德基金,子女所缴纳的赡养金是主要来源,除此之外,还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社会捐助、财政资金兜底等。
在日照,像白云梅这样的老人还有2.3万名,像窑头村这样启动孝德基金的村有2145个。如此,孝德与扶贫,精准结合,相得益彰。
据了解,日照市贫困人口中,70岁以上老人占比28%。这些贫困老人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靠自身无法实现脱贫。
更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农村老人主要还是靠子女养老。但由于一些家庭子女赡养意识、赡养能力不强,长期在外务工人员占比大,导致对老年人的赡养义务履行不到位,老人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甚至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而推行孝德基金是解决老龄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途径。为弘扬孝文化,切实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日照市文明办、市扶贫办、市慈善总会,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设立孝德基金的指导意见》,通过政府引导、社会捐助、子女参与,引导劝诫农村家庭子女自觉履行赡养老人义务。
自今年7月份部署以来,到11月20日,短短4个月时间,全市已有2145个村启动孝德基金,占全市村庄总数的72%,共筹集基金1300余万元,有2.3万名70岁以上贫困老人每月领取到了110元、220元或330元不等的孝亲资金,极大改善了农村贫困老人的生活状态,带动形成了良好的乡风民风。
动员宣传,公开募资,孝德基金广获各方支持 今年6月20日,市住建局质量安全监督站的丰磊来到窑头村,担任起了第一书记。对于孝德基金,丰磊是窑头村最客观的见证者和推行者。
窑头村是市定贫民村,有贫困户18户44人。该村属典型的丘陵地带,耕地90%以上是山岭薄地,单产较低,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小麦、花生、蔬菜虽说是村里的主要种植作物,但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农业生产易涝易旱,达不到增产增收的保障,更不能通过原材料深加工来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造成窑头村贫困的主要原因。
现实摆在面前,丰磊清晰地认识到,精准扶贫,最应该帮扶的就是因病因灾,特别是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群体。
“这些老人也是最容易满足、感恩的,十块二十块钱,一袋子米一袋子面,老人们拿到手里都很感激。”丰磊告诉记者,在走访中,他发现虽然大部分老人子女有赡养能力,但有个别子女赡养意识不强,加之老人年龄、身体等原因,导致老年人生活水平不高,因此,建立孝德基金非常有必要。
然而,把子女的孝敬钱收上来,再集中发放给老人,可行吗?最初不用说普通群众,就是在全体党员会议上,部分党员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我们上交的钱会不会被挪用?”“我们自己给老人是孝顺,通过你们这不是变了味?”“姊妹们那么多,容易闹矛盾。”
对此,窑头村多次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入户走访,宣传政策,积极引导。并对70岁以上老年人家庭成员、身体状况、生活条件、收入来源等内容进行调查统计,建立档案。随后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确定纳入孝德基金保障范围名单。最终,孝德基金在窑头村顺利推行,并受到了老人和子女的广泛支持。
孝德基金的有效募集是确保长期运转的重要保障。据了解,村级孝德基金资金来源主要有四部分:子女所缴纳赡养金、村集体经济收入、社会捐助、财政资金兜底。子女赡养金由村孝德基金理事会每季度收取,老人本人及子女均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赡养金由村孝德基金兜底承担。在子女缴纳基础上,发动村内干部、致富带头人、在外知名人士等捐款,贫困村的包联帮扶单位也给予一定支持。
市、区县、乡镇三级同时分别设立孝德基金。推行4个月来,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引导资金200余万元,接受社会捐助712.8万元,子女缴纳赡养费450万余元,保证了基金的可持续、按标准发放。
子女孝敬,社会关心,爱老敬老蔚然成风 孝德基金的推行,有力助推了我市孝德风尚的提升。结合孝德基金子女参与情况,每年还组织开展“孝德之星”“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等系列评选活动。
结合孝心基金资金募集情况,对各企业、个人孝心养老捐助进行评比,评选出各区县、乡镇孝德模范企业或孝德模范个人,并进行表彰。
同时,建立捐赠公示制度。各级收到爱心捐赠后,都通过各自公示渠道进行公示,对1000元以上大额捐助的社会单位、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市里通过报纸、网站等各主流媒体公示,纳入社会诚信体系星级评定,弘扬社会正能量。
在推进孝德基金过程中,各村每季度把本村接受的子女赡养费在“四德榜”家庭美德(孝德)栏公示,突出了家庭子女养老主体,让孝德有了可以量化的标准和具体的目标。
通过这种方式,对不孝敬老人、不赡养老人现象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大大调动了子女孝老敬老的积极性,为农村养老搭建了实实在在的载体。当前在农村,子女原来孝顺的,现在更加孝顺了;子女和父母之间有点小矛盾、小疙瘩的,矛盾消除了,疙瘩解开了;以前忽视对老人关心照顾的,现在都比着孝顺老人,子女孝敬老人、老人更加关爱子女的新风尚蔚然成风。
融合了子女的孝心、政府的关心、社会的爱心、公益的善心的孝德基金,刮起了“百善孝为先”的大孝之风,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深植人心,源源不断地传递着孝与爱的力量,好民风、好家风、好村风、好社风蔓延开来。
更为关键的是,孝德基金助推了老龄贫困人口脱贫。通过孝德基金,每位老人每年能够得到不同数额的资金,加上国家1200元基础养老金,接近或超过脱贫线标准。在孝德基金的基础上,日照市还通过实行金融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健康扶贫、光伏扶贫等扶贫措施,能够保证享受孝德基金的贫困老人全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