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互联网养老助力养老服务改革
作者:   来源: 南方网  2016-12-20

  前言:老龄社会下,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愈加旺盛,可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却与需求不匹配。政府在落实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时更需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与市场的力量。
 
  现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受欢迎
 
  张伯今年83岁,家住广州越秀区文明路,几年前一次脑梗让他身体活动受限,连走路都需要拄拐杖。“我独居,家务都得自己干,但有些活实在无能为力。比如去家附近的菜市场要先下坡,我就去不了。”老人家抱怨道。
  在当地街道办和居委会推荐下,张伯享受到政府购买的免费家政服务,每周五天,每天四小时。张伯很满意:“生活中的大小难题,居家养老服务员小刘都帮我解决了。”
  刘女士家住张伯所在小区附近。 一大早,刘女士就会来到张伯家帮做家务,陪老人聊天解闷。周末老人有事, 刘女士也是随叫随到。
 
  矛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
 
  然而,像张伯一样免费享受政府购买家政服务的困难长者仍是少数,养老服务供需缺口极大。截至2014年年底,广州市户籍60岁以上长者140.6万人。与庞大且在不断快速增加的老龄人口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至2015年底,全广州有资质的养老护理员共4472名,其中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不到1000名。
  看似巨大的养老服务市场,稳定的政府出资购买岗位,对家政从业者来说,却并无吸引力。究其原因,工资太低。
  “照顾老人脏累不说,往往还要忍受老人的脾气和挑剔,原本就是家政服务中最不受欢迎的工种,工资再比钟点工低,对我们肯定没有吸引力。”广州家政从业者黄大姐说,实在没活干才会选择当养老服务员。
  而黄大姐也坦承,她同长者有了感情,才觉得少挣点无所谓。可很多服务员,尤其是进城务工的农村服务员,离家打工就是为了挣钱,这种政府买服务的工作虽然稳定,却并不是她们的首选,因此在服务中难免会出现服务不及时到位、质量下降等问题。
 
  解决:互联网养老助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
 
  为了解决养老服务供需缺口大的问题,2016年12月,广州市属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20年市养老护理员四年后要达到2万名,并通过干满十年补贴两万元、制定养老护理行业的最低薪酬标准、将护理员纳入公租房保障落实其子女入学等激励措施吸引相关从业者。
  “政府措施精准到位,但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时更需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与市场的力量。”广州市星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放心吧”互联网养老云体系创始人谭建军表示,搭建互联网智慧养老平台,为养老服务供需双方建立有效对接,让社区居家养老更具现实性。
  ——将互联网智慧养老平台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进行有效对接后,依据社区掌握的数据,进行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为长者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增加居家养老服务员的服务量;
  ——同时建立养老服务评价反馈体系,解决服务不及时、不到位、不专业等问题,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
  ——另外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基于超大规模的用户量,对接养老产品商家,实现养老外延产业的盈利。以此补贴养老服务从业者,切实提高其收入,从而可持续的为全体长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养老服务。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