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联动”带活“候鸟养老”
作者:   来源: 牡丹江晨报  2016-12-26

  进入冬季,北方老人赴南方猫冬,待春暖花开,再回到家乡。人们形象地称这种现象为“候鸟养老”。据权威部门统计,仅三亚一地,每年就有35万养老大军。而我市如何凭借凉爽夏季的优势,去吸引南方老人来避暑养老,从而在候鸟养老产业中分得一杯羹,也是“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之一。 
 
 
  记者调查基础条件不高 接待能力不足 
 
  “夏天在牡丹江享清凉,冬季飞回南方过暖冬。”去年夏天,来自北京、上海、镇江等地的一批老人,在我市体会了避暑生活的惬意。 
  近几年,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质的医疗条件,以及不断创新的服务方式,我市在“候鸟型”养老领域愈发显示出优势。2014年7月,我市还与哈尔滨、黑河一起,成为省内三个“候鸟型”养老试点城市。然而,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在候鸟养老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多数的养老机构基础条件不高,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则接待能力不足。 
  另外,作为旅游城市,以往我市向外推介过程中,与养老市场的结合程度不高,也成为种种限制之一。 
 
  委员声音将旅游概念植入候鸟养老产业 
 
  “要想吸引老人,首先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市政协委员陈国会说,候鸟群体多数是经济水平较高的老人,对于环境设施有一定的硬性要求,而在我市,只有少数高端养老机构能够符合老人的需求,这会严重限制候鸟养老业形成规模。他认为,我市应该从老人的实际需求入手,多方面满足老人需求。例如,很多老人夏季到北方,不仅仅是为了避暑,还带着游玩的目的而来,这就需要我市加强旅游业的植入,形成捆绑式效应,在景区开发候鸟养老“基地”,最大限度地吸引老年人的关注。 
 
  官方回应“内外联动”带活“候鸟养老” 
 
  市民政局局长聂伟表示,目前,我市与山东、广东、福建、海南等生态宜居城市建立了异地养老联盟,在养老资源置换等方面已达成合作。 
  今年,我市会进一步加强与省外、异地养老服务实体或异地联盟组织建立“候鸟式”置换性服务的合作机制,强化“外联”。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及闲置床位,积极探索建立连锁经营模式,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寻找合适的异地养老场所,协调安排“候鸟老人”交叉入住。 
在开展养老业的同时,要加强与旅游业合作,做实“内动”。可根据旅游景区分布及区域划分,按照统一服务标准和分类收费标准,充分挖掘和利用养老机构周边旅游资源,与旅行社建立联动机制,就景点门票、餐饮等给予老人优待或减免,推出“候鸟式”异地养老游,供老年人选择。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