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谁来养?近年来,农村空巢老人老无所依的问题已越来越严重。今后,我市将通过在全市推广“公建民营”模式,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等多项措施,努力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在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郑文提出《关于建立农村老人服务体系的建议》后,市民政局已从多个方面着手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背景:农村老年人老无所依问题严峻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健康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广大农村老年人老无所依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时期,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十分普遍,农村的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主要表现为:生活来源问题,无人照料问题,寂寞孤独问题,安全隐患问题等。
建议:建立农村老年人服务体系
“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需要采取系统措施加以解决。”对此,市人大代表郑文建议,应建立全县农村老年人服务体系。由民政部门牵头,将农村贫困老人纳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农村老人信息台账。各类慈善机构和社会志愿者针对农村贫困老人的资助和服务纳入这个体系,做到信息和资源共享。同时,创新集中供养方式,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创办社会化养老机构。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纳入农村老年人服务体系。建设村级老年活动中心;村级医疗机构为老人上门服务;设立专门的救助帮扶热线电话;建立基层党员干部义务定期探访、结对帮扶制度等。
办理:推广敬老院“公建民营”模式
市民政局表示,目前,我市已经启动农村留守老人基本情况排查行动,建立详实完备、动态更新的农村留守老人信息库,为有关部门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提供信息支持。下一步,将继续补充和完善农村留守老人信息库,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农村留守老人的关爱工作。
近年来,我市也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出台敬老院相关扶持政策,包括提高乡镇敬老院建设资金补助力度,从每所60万元提高到90万元;大幅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从2013年的每人每年1900元提高到2014年的年人均4834元、2015年的5985元、2016年的6525元等。同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或者参与运营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已建成的社会福利中心、乡镇敬老院将全部推向社会运营,福鼎市2015年已推出3所敬老院供民间投资经营,各地也在持续推广中。下一步,将在全市推广“公建民营”模式,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