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政协会议养老“好声音”:重视人才培养 推动医养结合
作者:   来源: 江门日报  2017-01-12

  我市既是广东省内“最老城市”,还与东莞一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养老问题自然备受关注。事实如此,在今年的“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畅谈养老问题,提出了多项具体建议,比如,把养老经营用地用房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推动“以房养老”政策,效仿香港推行的“安老按揭计划”等。
 
  建议与高校合作 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据香港五邑总会荣誉顾问、香港台山同乡总会创会理事长、立通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荣濂观察,在我市,无论社区养老或机构养老服务,现在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养老机构数量和质量赶不上需求。目前我市普及化的优质养老机构数量不足,公立养老机构明显缺乏;另一方面,民营机构门槛较高,收费也过高,养老院设备简陋,服务模式水平不高,缺乏专业护理人员等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交通配套不足,地点偏远,不少养老院在设计上欠缺周详考虑以方便老年人的需要,亦未能顾及老年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陈荣濂建议,政府应善用政策导向,制定养老机构长远发展策略,并与社区组织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评估体系。
  “还要和大学及职业院校等合作,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养老人才。”他重点讲到。
  邝键中是全国青联委员、澳门江门同乡会副会长、澳门晋丽红酒贸易公司董事长,他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把养老经营用地用房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探索“养老护理”保险制度,缓解养老资金不足问题。同时,他也忧心人才培养问题,“要引导高校和医疗护理培训机构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
 
  推动养老服务的质量改革
 
  “‘兴业’是兴办养老事业,‘惠民’是惠及江门市50多万超过65岁的老人,以及需要照顾这些老人的家庭。”港澳委员、澳门江门同乡会副会长、澳门澳新贸易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江门市澳新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黎荣添认为,面对养老事业中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他重点建议:
  应放宽外资准入门槛,积极引导包括外资在内的社会资金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在鼓励设立盈利性的养老服务机构的同时,进一步放宽市场,鼓励兴办非经营性的养老事业,由此,民间资金与外资将会带动市场活跃起来。
  其次,政府、市场携手合作,增强政策的保护能力,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土地政策、财政政策与投融资政策的支持,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的素质,由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将养老服务打造成一种公共服务的治理模式,建立统一透明、公平竞争、依法有序的养老市场格局,推动养老服务的质量改革,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最后,建议推动“以房养老”政策,效仿香港推行的“安老按揭计划”,老人家的物业可通过按揭贷款,活化不动产,由金融从业者每月提供现金给老年人作为生活经费,解决长者的经济所需,安享晚年。
  黎荣添总结称,我市应将普惠性的老人服务模式提升成为政府、投资者、医疗机构及社会共同构成的公共治理模式,通过活化市场以增加供应、提升素质。
  澳门立法会议员、澳门江门同乡会副会长、澳门江门青年会会长郑安庭观察到,澳门有20多万江门籍人士,从澳门到江门,只需一个多小时车程。因为澳门的物价、土地资源、通胀等都很高,加上目前65岁的澳门老人必须要在澳门居住满183天才可以享受澳门政府的福利,因此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后这20多万人可能会选择回江门养老。“希望江门政府关注一下将来如何接收这批澳门老人。”他对此表示期待。
 
  引入第三方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医养结合业务
 
  为推进医养结合,民进江门市委会重点建议,一方面,扶持养老机构引入医疗服务。按照养老机构规模大小,通过单独建立医疗机构或者合作共建的方式引入医疗服务,给予医保报销资格。支持养老机构设立为在院老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对15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给予定点医疗机构及医保报销资格。鼓励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与就近的养老机构合作、合建,充分整合利用医疗资源;鼓励大型医疗机构与就近养老机构结对帮扶,提升医疗水平。
  同时,设计合理的医保政策。对推行医养融合发展模式产生的医保经费,根据医保政策实施中发现的问题适时调整,探索医保结算按病种付费制度。理清养老和医疗的界限,防止医保资金流失。
  还应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建立起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为主导,社保、民政、财政、卫计等部门互有分工、协调配合的机制,完善监管办法。根据实际制定统一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管理办法,使其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制定参保老人自理能力评估标准,建立评估制度,按评估结果,即失能者的自理能力程度,提供不同模式医养结合服务、支付标准;积极引入第三方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经办管理医养结合的具体业务,减轻经办和管理压力,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医养结合健康、有序运行。
 
  各级“两会”重视养老话题
 
  记者留意到,近年来,不管是在全国“两会”,还是全省“两会”、江门“两会”,养老话题都会被提及。
  在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市恒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梁健帮有感于新会区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现状,建议政府完全可以鼓励民资进入,“比如在一些城区的旧厂房改造中,能否优先把场所提供给民营企业建养老院,而不单单是改造成为酒店或者商住楼”。同时建立起托老所,提供日托、夜托、全托等服务。
  对于养老院场地难求的问题,市人大代表、新会区妇联主席李秀媚认为,江门有800多家闲置校舍,既然政府要着力推进“大民政”建设,为何不能发挥主导作用将其盘活,提供给养老服务业?
  在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我市全国人大代表、台山市侨联兼职副主席伍锦棠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建议》。在他看来,要构建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政府应重点做到以下几点:一方面,要加快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试点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开展专业医疗养老服务,积极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四位一体相互衔接的养老模式,实现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对接;其次,要鼓励社区成立养老服务公司,根据老人需求,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健康、自理、介助及需要介护的老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同时,基层社区卫生机构要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广泛开展健康体检、保健咨询、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等便民服务,对失能半失能的居家老年人给予医护知识指导;另外,要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将闲置资源改造成养老床位;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将符合医保条件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