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其他
巴曙松:中国“养老金融”空间巨大
作者:   来源: 东方头条  2017-01-13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中国而言,老龄化将呈现速度更快、间隔更短、负担更重的趋势。
  若按国际标准,将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提高至14%作为衡量人口“老化”的标志,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完成这一转变的时间跨度通常在40-100年,日本为25年。据联合国预测,中国最早将在2025年达到、甚至超过14%,即中国和日本一样,只用了25年时间就将完成人口“老化”的跨越。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末跨过“刘易斯拐点”,至90年代中期跨越“人口红利拐点”,时间跨度接近40年,在这40年中日本得以成功转型为发达国家;然而中国从2003年前后迎来“刘易斯拐点”,到2015年前后关闭“人口红利窗口”,时间跨度仅略超过10年,因此,中国人口结构转变的压力远远大于日本。
  老龄化将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一些基础性影响,如降低居民储蓄、改变消费结构、影响金融机构格局等。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现有养老金制度下,养老金缺口持续扩大。未来养老金融第二、三支柱的兴起,将为金融资产管理行业带来发展空间。
  养老金融不仅包括第一支柱养老金金融(主要是养老金制度安排和养老金资产管理),还包括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等第二、三支柱,分别针对养老金资产保值增值、老年金融消费需求以及养老产业投融资的需求。
  尽管中国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已大幅上升,但由于过分依靠第一支柱,养老保障基金存在很大的缺口,养老金的长期可持续能力仍较弱;2015年中国社保投入资金规模仅为社保基金需求规模的87%,填补该资金缺口仍是重大挑战。这意味着未来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金融机构业务方向的潜在空间巨大。
  从制度上看,在过分依靠第一支柱支撑养老体系长期不可持续的背景下,以社会保障计划、雇主养老金计划以及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为主题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未来中国养老金改革的方向。预计改革的重点是大力发展第二、三支柱养老金,建立养老金投资运营体系等。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