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跨入老龄化社会。对于备受关注的居家养老,虞丽娟委员认为,居家养老跟子女赡养不能完全画等号,而应该摸索市场化的运营机制。
按2016年9月底发布的 《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预测,未来5年,上海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以平均每年20万人的速度增加,2018年达到500万人,2020年超过540万人,届时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37%。
虞丽娟委员认为,虽然本市相关部门已经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是最为便捷有效、最受老年人期盼的居家养老模式收效并不明显。其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三方面:一是社会公众往往简单地认为,居家养老就是完全依靠子女赡养;二是相比其他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缺少必要的、体系性的制度设计,缺乏强有力的实体支撑;三是政府政策制定与财政支持以及政府、非政府组织与家庭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责任定位没有很好地厘清。
虞丽娟委员建议,居家养老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财政预算中设立“居家养老专项资金”项目,保证必要的财政资金投入。同时,应大力探索市场运营机制,引导和鼓励集团式、职业化的公司或者社会团体加入居家养老体系,并使之成为居家养老模式的重要主体。通过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实现服务队伍的“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