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加快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步伐 促进“养老”变“享老”
作者:   来源: 四川省老龄办调研处、宣教处  2017-02-09
 

  2017年1月17日,四川省老龄办联手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等25部门联合转发了全国老龄办等25部门《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促进全省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步伐和质量,助力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意见指出,一要充分认识适老化改造的重要意义。该项工作将进一步增进全省老年民生福祉,提高全省公共基础设施为老服务能力水平,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二是突出“住、行、医、养”方面适老化改造重点。着力解决好住宅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等热点难点问题,实实在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民、安全、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三是强化保障措施。鼓励各地出台具体工作措施,主动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宜居环境建设新措施、新做法,积极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示范工作,建设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宜居社区。
  据了解,近年来四川省老年人口规模逐年递增,目前已达1739万人,占全省人口的21.05%。同时,各地加快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改造了一大批城镇危旧房、棚户区,幸福美丽新村、巴山新居、乌蒙新村等新型城镇落成投入使用。同时,这些民生工程也是老年宜居环境建设项目,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绿道等养老基础服务公共设施成为城镇建设的新“标配”。清晨、傍晚,能看见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广场跳舞、在河边漫步、在公园打太极。毫不夸张地说,老年人的幸福指数让众多年轻人羡慕。
  党的十八以来,全省老年宜居建设有了快速发展,新建公共设施和养老场所无障碍覆盖率实现了100%。成都、资阳、攀枝花三市成功创建了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各地还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成都、自贡、攀枝花、乐山、遂宁、内江、广安、资阳等地依托互联网和电信运营商,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老年人和企业、社会服务组织的沟通搭建了又一座便捷、快速的桥梁,饮食业、家政业、通讯业、快递业等众多社会服务行业积极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实现了老年人养老和企业经营共赢。全省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更是走出了巡访助老、协议助老、联防助老、小组助老等服务模式,金堂县、兴文县、青川县、西充县等地的农村地区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协会、农家乐经营户和返乡创业者等养老服务资源优势,积极运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政策和福利彩票公益金,盘活闲置的农村学校、卫生院用房、农家大院和农村幸福院,建立一大批农村微型养老服务站点、老年学校、助老巡访服务队,让农村老年人能和城市老年人同样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红利。老年人社区文化体育建设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老年大学成为众多老年人追捧的对象,老年大学逐步向社区基层延伸,农村地区整合文化馆、广播站、基层党员远程教育中心等现有资源,开设老年学校或教学点,深受老年人的喜爱。全省还有155个国家投资建设的体育场馆加挂了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中心的牌子,无偿或低价面向老年人开放,90%的街道和70%的乡镇、5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老年体育组织,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老年人已达800多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0.55%。
  在开展老年宜居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四川省还持续完善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大到城市规划标准、小到老旧小区增设电梯出台了一系列配套规范性文件。《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必将增进老年民生福祉,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