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六安市各项老龄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表彰,荣获全国老年法律维权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老龄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银龄安康行动”先进单位、第四届全省老年文艺调演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逐步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积极开展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站创建工作,市级财政在原每所1万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基础上再给予补助经费2万元,提升全市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做好普惠制高龄津贴发放,全市发放对象110294人,发放资金2629.44万元。政府为困难老人购买服务工作暖民心、解民困,全市已实施对象人1643人,资金154.68万元。继续实施扶助特困空巢病残老人项目,救助特困老人100名,每人给予救助金2000元,项目总额20万元。为市城区 “三无”老人及85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补贴10元话费,共补贴资金16.2万多元。规范“六安12343”信息平台服务,登记入网老人59295人,完成咨询类和工单服务类13810人次,提供主动关爱空巢老人服务27437人次。
加强助老维权工作。深入宣传贯彻《老年法》和省《实施办法》,全年全市散发老年法宣传页96500份,设置宣传台235台次,组织宣讲老年法规141场次。规范老年证办证程序,全市全年办理老年证10725本,其中60岁以上3487本,70岁以上7238本。
推进“银龄安康行动”。全市银龄安康参保老年人30.98万人,参保率为34.27%;为困难老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纳入市级民生工程,政府出资为12.45万困难老年人购买了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有效提高了老年人抵御风险能力。
大力开展老年文体活动。老年人绘画、书法、健身舞蹈等活动蓬勃开展,老年文艺团体不断涌现。选送11个节目参加第四届全省老年文艺调演,获金奖1个,铜奖3个,优秀奖7个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树立老龄工作品牌。
扩大老龄宣传,增强全社会老龄意识。评选表彰十大福星10名、十大孝星10名、十大福星提名奖9名。3人获省福星称号,3人获省孝星称号。8人获省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荣誉称号,其中7人推荐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人选。推荐涉老新闻作品,获全国“老龄新闻好作品”评选三等奖。完成上报全国“敬老文明号”4个,获得省级“敬老文明号”9个,审核批准市级“敬老文明号”4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