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而空巢老人比一般老人要面对更多的生活及身心问题,其中“最怕突发意外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是不少空巢老人的一个“心病”。今年省两会上,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引起了省政协委员的关注,有委员建议完善社区养老条件,在空巢老人家中设立与社区联动的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空巢老人的突发事情,保障居家养老安全。
空巢老人脑出血晕倒,治疗后走路不稳被送养老院
今年82岁的许阿公,是一名空巢老人。刚住进海口市椰岛之家老年公寓不久,他就吵着要回琼中老家。
此前许阿公独自居住在琼中,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去年9月底,突发脑出血,晕倒在菜地旁边后,儿子许先生从海口赶回去,将他接到海医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直到春节前才出院回家过年。
2月19日上午,在海口市椰岛之家老年公寓的走廊上,许先生正在为父亲刮胡子,细致地刮了两遍。旁边坐着的两位老人,眼神中透露出羡慕,他们期望着家人来看望。
“我老爸的胡子很硬,今天来看他,专门买了刮胡刀过来。”许先生说,他是海口一所大学的教师,他的父亲突发脑出血治疗出院后走路仍然不稳,容易摔倒,但夫妻俩都忙于工作,没法在家照顾老父亲,只好将老人送到养老院里,由专门的护工照顾。
许先生说,“父亲刚住进该养老院时,也是不适应,我们有时间就过来陪陪他,老人也像小孩一样,希望有人陪着,但也没办法。”
看到许阿公的儿子来了,住同一间房的邓阿公:“他(许阿公)吵着要回琼中,念叨了好几天了,他说自己身体好。”
许先生说:“过两天就开学了,等不忙了再陪着老人回去,毕竟老家有他的朋友,都想回去看看。”
空巢老人住养老院,儿子在国外4年才回来看1次
相比许阿公,在椰岛之家老年公寓住了4年的曹阿婆,则显得十分安静,一个人坐在轮椅上睡着了。
“今年87岁的曹阿婆,来的时候就生活不能自理、有点痴呆,是一对40岁左右的夫妇送来的,当时说是好心帮忙。”椰岛之家老年公寓负责人李海说,后来他才了解到,曹阿婆有个儿子在国外生活。在阿婆住养老院的4年间,他儿子回来看望过1次,买了很多礼物。
据李海介绍,类似曹阿婆这样子女在国外的空巢老人,在养老院里共有4位,他们是寂寞的,长年都盼着孩子能来看望。李海说:“关怀空巢老人,需要社会、家庭和政府共同来做;建议政府部门成立爱心公益组织,每个公务员每年都要完成一定的公益时长,比如关爱空巢老人。这些事由公务员开始做,就可以起到带头作用,形成一种孝敬父母的良好风气。”
小病请在基层,大病才到医院
九三学社海南省委建议:以三级医院为核心,建设区域化医联体
当大家生病的时候,不管大病小病,总喜欢到大医院就诊治疗,殊不知这样挤占了公共医疗资源。在今年的“两会”上,九三学社海南省委建议完善我省分级诊疗体系,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机制,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就医体系。
九三学社海南省委建议以建立机制为路径,制定并落实分级诊疗政策。细化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明确大型公立医院的定位为解决疑难杂症,基层医疗机构以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建立差别化的经费补助机制,财政投入随着公立医院行政层级和医院等级的降低,逐渐增大比例,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效运转;组建临床专家小组,细化上转下转标准;制定双向转诊指导原则,明确转诊程序,简化转诊手续;明确考核指标,建立监管制度等。
建议以加强基层服务能力为重点,夯实分级诊疗基础。完善全科医师培养体系,通过规范化和转岗培训方式培养全科医生;强化长效对口支援机制,最大限度发挥现有医疗人员的服务能力。
以医保调控为关键,实行差别化医保政策,必须明确越级诊疗医保拒报的政策。统一信息化标准,逐步实现信息共享,共享患者病例信息和医院床位信息,落实双向转诊;实行预约挂号、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异地医保报销等信息互通。
建议以三级医院为核心,建设区域化医联体。以三级医院为核心,把每一家具有资质的一级医院、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门诊部、卫生室统筹纳入,建立区域化医联体。明确全省各市县的牵头医院,组建二级医疗机构,一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作为医疗联合体单位签订协作医疗服务协议。南国都市报记者林文泉
在空巢老人家中设立与社区联动的报警系统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引起了省政协委员蓝海雄的关注。蓝海雄认为,家庭成员虽然仍是空巢老人最主要的照顾资源,但家庭的照顾功能因“空巢”的现实正逐渐弱化,缺少亲情关爱、年老体弱多病是空巢老人群体存在的现实问题。国家、社会和个人要承担起照顾空巢老人的责任,体现社会温暖。
蓝海雄建议,社区建立老人活动场所和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使空巢老人接触社会,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促进老人身心健康。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定期上门服务和陪侍空巢老人,亲情、关爱和互助是治疗孤独的最佳药方。
对于“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问题,蓝海雄认为鉴于目前养老机构的数量、收费和服务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同时人们的观念还有待转变,倡导社区养老应该是短期内的主要对策。完善社区养老条件,在空巢老人家中设立与社区联动的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空巢老人的突发事件,保障居家养老安全。此外,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提高保姆从业人员数量和素质,鼓励40-50岁下岗人员参与家政服务,照顾好空巢老人的生活起居,推动空巢老人居家养老。
蓝海雄还称,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应该及早做出规划,分层次加快各类养老院的建设,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此外,在社会服务方面,应鼓励、扶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要消除“空巢老人”的心病,蓝海雄认为问题的关键还在子女。因此应将“孝”纳入公民教育之中,这是应对空巢老人养老难题的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