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将打造60个养老综合体
作者:   来源: 新华报业网  2017-02-24
 

  建成470个助餐点、建成40个日间照料中心、全市低保标准有望从去年的750元/月提高到810元/月……昨天,记者从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2017年南京民政蓝皮书》内容涉及养老、社会救助等多项民生实事。
 
  今年底养老机构民营化率达80%
 
  今年,南京将在养老试点方面有新突破,将进一步降低养老服务业准入门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目标至2017年底,养老机构民营化率达到80%,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南京市民政局局长何德剑介绍,今年南京养老服务工作将以居家和社区养老为重点,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医养融合试点”三项试点。具体来说,是五个“突出”。
  一是突出放开,降低准入门槛。降低养老服务业准入门槛,营造高效宽松的发展氛围,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繁荣养老市场,提升服务质量。二是突出内涵,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开展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助急的“五助”服务。三是突出拓展,优化社会福利院等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保障功能,拓展社会寄养、日托照料及居家养老服务等多种功能。四是突出实用,加强制度设计,形成医养融合的部门合力和协同机制。推动模式创新,优化医养服务资源配置。加大硬件投入,加快医护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五是突出便捷,构建智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虚拟养老院”,完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市级养老服务统一呼叫平台,提供“咨询、转介、跟踪、评估、紧急救助”一站式服务。
 
  适时提高保障标准至810元/月
 
  去年,南京市实现“同城同标、城乡一体”,包括六合、溧水、高淳在内,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15年的700元/月,统一提高到了750元/月。今年,南京将在此基础上,适时提高低保标准至810元/月,力争在全省保持第一梯队。
  何德剑认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增强困难老百姓的获得感,“完善机制是要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新型社会救助机制,强化托底保障和‘救急难’实效,加大对困境未成年人及困难残疾人的关爱支持力度。健全临时救助机制,拉紧制度连线,缩小制度缝隙,整合救助资源,形成救助合力。”
  下一步,民政部门将完善低收入信息比对系统,推进金融核对专线建设,进一步提高保障对象认定的准确性。此外,还将优化申请受理、主动发现、及时救助流程。加快街镇社会救助窗口规范化建设,做到 “一门受理、协同办理”。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