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足养老短板 探寻养老新模式
作者: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2017-02-24
 

  由民建中央调研部、智慧养老50人论坛联合举办的 “2017年智汇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高校、社会智库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 “养老服务业的失衡与重构”进行研讨。
 
  精准发力 补足养老短板
 
  民建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任学良表示,养老服务业涉及领域广泛,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养老服务业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产业,面对新需求、新产业、新供给,要有新模式、新思维、新业态。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说,目前,对老龄化的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的重头戏。刘元春认为,首先,我国加速的老龄化对于宏观经济的冲击,直接影响储蓄率的变化。其次,在养老产业战略研究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重要的短板是在于养老的可持续性方面,例如,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带动老龄产业发展、养老产品怎样进行提供、定价体系如何构建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周开让认为,目前,我国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养老产业布局、“互联网+养老”的商业模式、适老保险政策和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与实践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我们针对短板精准发力。
  “目前,按抽样调查分析,北京失能老年人的比例占 4.78%。如何把老年人的失能标签转化为更加具体的需求,同时把需求通过分类之后,转变成对市场需求的‘订单’,是亟须突破的。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说,在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探索上,北京市围绕老年人的需求,提出了就近养老。把机构、社区、居家进行有机融合,把医疗服务和生活照顾服务有机融合,提供服务的场所明确界定,通过“三边”(周边、身边、床边)、“四级”(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平台传导,把服务提供到老人家中。
 
  分享:香港是如何开展养老的
 
  香港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汪国成分享了香港在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业方面的经验。他说,香港养老服务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政府在规划未来社会服务时,将老年人生活津贴和辅助护老院作为其内容之一。接着,八十年代至回归前是香港养老服务的萌芽阶段,政府积极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包括居家助理服务、多功能社区中心、日间暂托单位、休闲中心、团体交通补贴、志愿服务计划、优惠长者等。回归后至今,香港的养老服务业进入持续稳固发展期,政府继续发展护老机构服务,与符合标准的私营护老院合作,为等候入住的老年人购买床位,设立老年人照顾者中心,建设老年人房屋,强化居家护理服务,推广居家安老政策,营办老龄健康诊所及提高养老机构使用资助金的自主权。今年,为促使养老服务机构积极优化服务标准,政府把与护老院合作购买床位的部分资金使用权转让给老年人,“让钱跟用家走”,使老年人有权要求优质的服务。
  汪国成介绍,在结构上,香港养老服务可分为社区支援服务及安老院舍服务两类,同时为推广居家养老理念,政府在强化支持居家老年人方面投入了较多资源。在财政上,养老服务亦分为三类,包括政府从私营机构购买服务、资助慈善团体兴办养老服务以及非政府组织创办的养老服务,而政府秉承“积极不干预”的宗旨并未营办养老服务。
 
  探索:“互联网+街道”“智慧养老”模式
 
  “构建基于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把养老服务扎根于街道。 ”民建中央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黄石松在演讲中提出了“社区+居家”“互联网+街道”的养老模式。
  黄石松认为,当前中国养老市场存在着老人未富先老、独生子女政策形成的家庭结构、房价和人工成本等因素导致养老服务“价格倒挂”、市场碎片化导致老人“敲不开门”等问题。
  黄石松表示,在养老方面,完全靠政府,政府包不起;完全靠家庭,子女有心无力;完全靠市场,老人吃不消。对此,他提出,当前的养老应该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覆盖城乡社区的养老服务体系,以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运营,降低养老成本、提高效率。
  “构建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主体多、层次多、链条长,不可能一蹴而就。 ”黄石松说,街道办事处在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和老龄工作的组织实施上起着承上启下、连接供需双方的作用,但是目前来看,街道办事处提供养老服务仍面临着挑战,例如,街道老龄工作目标不明确,街道老龄工作受制于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切割,一些基础性工作需要多方面支持和整体统筹,政策和资金的统筹力度不够等。
  黄石松建议,基于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应是 “社区+居家”和 “互联网+街道”,搭建起管理、服务、志愿者和监督四大系统;建立基于街道的养老服务统计指标申报系统;在市区统筹基础上,街道应因地制宜,选择投入少、见效快、老人得实惠多、市场撬动作用大的领域先期推进等。此外,还应明确区级养老指导中心与街道的关系,协调有序;建立街道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协作机制,放管结合;编制街道居家养老“十三五”专项规划,既给其压力也给其动力。
  “用智慧养老考虑养老服务业的问题,越来越有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左美云与大家分享数据时说,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1亿,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0亿,占10.8%。 60岁以上人口上网总人数是4%,发展智慧养老将大有可为。展望2017年,左美云建议,发展智慧养老要从强化顶层设计、数据治理、接口规范、持续使用、政策引导、舆论引导、最佳实践、慕课建设、用好智慧、适老化设计等十个方面下功夫。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