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住建厅厅长:江苏将试点“适宜养老住区”一年,完善后推广“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央视春晚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唱红大江南北,1月16日,江苏公布《江苏省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江苏就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去年,南京市鼓楼区发布的报告显示,鼓楼区已经进入老龄化。在本次全国两会,养老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成岗黄阳阳刘颖
正试点子女与老人共同居住的“适宜养老住区”
在去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住建厅厅长周岚提出过居家养老“一碗汤的距离”概念,受到广泛关注。
对于居家养老,周岚透露,我省去年开展了适宜养老住区试点,在江苏每一个省辖市,都选择一个新建型的,一个改善型的小区,建设适宜养老住区。
什么是适宜养老住区?周岚表示,这是引导子女与老人共同或相邻居住,建设和改造一定比例的子女与老人共同或相邻居住的亲情养老住宅。推进老年人家庭和住区设施无障碍设计、建设、改造,小区道路和建筑物公共区域全面达到无障碍设计标准。既有住区通过改造加装电梯、扶手等设施,方便老年人日常出行。
住区内居家养老服务核心等设施要按比例配备养老护理员,为住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浴助急、精神慰藉等专业化服务。
“一年试点之后,我们要根据硬件软件、居民反馈,做一个完整的回顾评价,看如何进一步完善,向地方推广。”
精神需求: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与年轻人互教互学
全国政协委员、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建国认为,要做好社区养老工作,要从老年人的需求及需求变化入手。
陈建国表示,应该注重老年人聚集的社区建设,提供更多精神文化产品和内容,让老年人“老有所乐”。陈建国指出,社会、社区应该搭建服务平台,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年人本身就是巨大的资源,有些老年人精通传统手艺,有些老人熟知历史百态,有些老人深藏绝活。可以充分挖掘和发扬老年人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从老年人中间挖掘师资,与年轻人互教互学,不仅是对老人自身价值的肯定,同时也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草根文化遗产。
健身需求:微信健康指导满天飞,老年人健身要出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奥盛集团总裁汤亮一直关注老年人。如何能让老年人养老养生更具品质?他建议,应该尽快出台“中国老年人健身运动指南”。汤亮谈到了自身感受,“人人都想通过健身运动来远离疾病,不给家人增加过多麻烦。所以,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最靓丽的风景就是老年人走着、跑着、跳着的队伍。同时,社会上关于老年人如何健康运动的各种各样“指南”也在满天飞。微信平台上,数不清的公众号每天都在发布所谓的专家指导:有的说要坚持爬楼梯,有的说千万不能爬;有的说最好是跑步,有的说千万不能跑,众说纷纭。”
汤亮表示,健身运动是一门科学,方法科学,可以益寿延年,若不得当,则有害无益。老年人无不翘首盼望真正的专家来科学指引、正确指导。因此他建议,相关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数据论证,出台有科学依据的国家版“中国老年人健身运动指南”已非常必要。要分年龄段进行指导,便于广大老年人循章照办。
医疗需求:打造医养康一体化,“健康手册”要通俗易懂
社区养老该如何去做?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表示,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应打造医养康一体化的目标,让百姓能更便捷、更品质地去养老。
胡刚表示,目前养老机构更多是由民间机构去兴办,应该尽快出台养老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江苏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省城到市、再到乡村的养老体系,从社区养老到医院康复一体化进行布局。
另外,养老机构该公立投入的要公立投入,同时还要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胡刚表示,社区养老要想顺利推进,还与百姓的健康意识有密切关系,这需要实现健康普及,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更快地普及养老知识。比如发布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手册,传播科学养生知识。
居住需求: 同一小区购买“孝亲房”,应该适当减免税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内蒙古自治区主委董恒宇建议,子女为就近照顾老人,在同一小区购买的房子,这样的“孝亲房”应该适当减免税。
董恒宇表示,当“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时,我们看到的是整个社会敬老孝亲文化随着现代化脚步的加快日渐稀薄,“留守老人”“空巢家庭”经常出现。董恒宇建议,提倡购买孝亲房,即在同一小区购买组合住房用于赡养老人,或年轻人与老人在同一社区购房并居住就可申请适当减免税。在大数据与政府有关机构统计数据的支持下,凡是承担养老义务的主要子女,均提高一定额度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同时在就业、培训、信贷等方面予以优先权。
此外,在另一份名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的提案中,董恒宇建议,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居家养老服务的培训、示范和统筹规划,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
吃饭需求:助餐点“荤素汤”搭配甚至可以送到家
“现在老年人养老,一般有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养老机构,以及居家养老,我在社区工作多年,感觉居家养老的需求最大。”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亭湖区五星街道雅和社区党委书记苏珍告诉记者。
苏珍感慨,实践来看,有些大城市的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此外,老年人进养老院还存在“思想观念”问题,比如一部分老年人自己不愿意进,还有一部分老年人的子女怕担上“不孝”的名声,不让老人进。居家养老,既满足了老年人离家近、离子女邻居近的需求,在费用成本上也是降低不少。
苏珍表示,以盐城为例,基本每个社区都设立了社区养老机构,老年人除了医疗、保洁等需求外,也非常看重吃的需求。“与南京一样,我们也设立了助餐点,确保老年人能‘荤素汤’搭配,行动不便的可以送餐上门,行动方便的可以来社区吃饭,顺便与老年朋友聊天娱乐。“中午一顿饭也就8块钱,基本满足老年人的吃饭需求。”
苏珍发现,目前社区养老存在的最大瓶颈就是空间,由于以往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没有留下一部分养老空间,因此社区养老就存在一个缺乏空间问题。不久前,苏珍就做了一件事,她所在的社区一个200多平方米的房子租约到期,不少人想续租,但苏珍还是准备不租了,用来装修规划建设一个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除了喝茶交流,老年人还可以在里面打牌唱歌娱乐。
“我还有一个想法,现在有托儿所,我想在里面设立一个‘托老所’,有一些老年人,子女出差、工作的话,可以让老年人来这里,吃饭休息娱乐,可以为老年人和孩子都松绑。”苏珍建议,未来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一定要注重养老设施建设,因为每个人将来都是会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