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代表委员谈养老问题 需政府加大投入 更需全社会努力
作者:   来源: 宁波网  2017-04-01

  面对日益加剧的老龄化趋势,养老问题几乎天天可以上居委会工作内容排行榜的“热搜”。昨天上午,现代层”活动第五场走进鄞州区白鹤街道紫鹃社区,和社区里的社工、老年人聊养老问题。上午9点多,离我们活动正式开始还有好一会儿,紫鹃社区的会议室里就坐了不少人,有社区的社工、志愿者,老年居民,还有看了金报活动预告专门跑来参加活动的读者。大家意见很统一——老年化问题日益紧迫,希望代表委员们能把老年家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上两会。
  
  养老机构费用高:老两口每月7000多退休金,仍住不起养老院
  
  “这个活动主题特别好,我老早就想提提意见了,昨天看到金报,早上就坐公交车赶过来了。”一见到代表委员,白发苍苍的盛奶奶就主动介绍起了自己的情况。
  盛奶奶今年86岁,老伴90岁,家住海曙西门口,二老都是企业退休,退休工资不算低,加在一起也有7000多元一个月。“十多年前,家里房子拆迁,我们就搬到大女儿家里,那时候想着年纪大了,怕孤单,还是和孩子住在一起好,热热闹闹的,也有个照应。”盛奶奶说,自己有两个女儿,都很孝顺,这么多年下来,吃住都在大女儿家,从来没有听到过一句抱怨。
  按理说,一家人就这么和和美美地过过日子蛮舒心的,可盛奶奶和老伴渐渐感到,总归有点不太自在,“我们老人起得早,他们年轻人起得晚,我们喜欢吃软烂的饭菜,他们喜欢吃肉骨头。”
  “另外买套房子吧,经济上吃不消;继续住在女儿家吧,怕万一哪天在家里去了,让女儿麻烦。”盛奶奶和老伴思来想去,觉得去养老院也未尝不可。
  就这样,两位老人开始坐着公交车在宁波各处奔波,哪里有养老院就去哪里考察一番。“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的住不了。费用太高了,光一个人,3000元一个月,还不包括餐费,我们两个人一进去,每个月就是6000元,根本不敢有其他开销。”对于现在的养老院,盛奶奶也有诸多不满意,“大多是三人间、四人间,老人的生活习惯已经固定,再去跟别人磨合实在很困难。”
  
  特殊群体养老难:患精神疾病无儿无女,以后养老怎么解决
  

  活动现场中,有一位住在明楼街道,特意赶过来参会的女士。与别人不同,她担心的是妹妹的养老问题。
  “我的妹妹快50岁了,精神上有点问题,以前住在精神病院,现在好转要出院了,但她无儿无女,我和90多岁的老母亲都很担心她以后老了该怎么办。”李女士的脸上满是忧虑。
  李女士告诉代表委员,自己的老母亲住在北仑,老房子很小,这段时间要拆迁,有“拿钱”和“换房”两种选择。考虑到妹妹马上出院需要有房子住,家里人都是倾向于“换房”的,但这需要5年的过渡期。而妹妹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劳保,母亲又是一身的病痛,平时就得靠自己补贴,现在如果再要出去租房子,日子根本难以为继。
  “如果选择拿钱,就是36万元,怎么能买房子呢?”李女士说,自己看两条路都不行,就想帮妹妹申请廉租房,但条件不符合,“我知道养老这个缺口很大,没想只由政府承担我妹妹的养老责任,我作为亲属自然要分担一部分,但住房是生活必需品,现在这样的情况希望代表委员帮我反映一下,看有没有变通的方法,帮我们解决燃眉之急。”
  听完李女士的话,宁波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宁波市委员会副主委徐翔赞赏了她的想法,更肯定她的做法。“对于你妹妹这样特殊人群的养老问题,你想由亲属和政府共同分担,看法很通透,也很理解政府的难处,而且能这样为妹妹的将来打算,你是个好姐姐!你的心声我会反映上去。”
  另外,李女士还建议,社区养老的功能可以更多元化一些,“像我妹妹这样精神上曾经有点问题的人,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疏解、开导,如果社区能设置个心理咨询室,对他们精神的稳定也很有帮助。”
  宁波市人大代表、银行印刷厂厂长徐为民认为,李女士的提议不仅仅代表个人的意见,也代表了眼下一部分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值得探讨,“尤其在社区工作方面,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比如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社工,或者能够提供法律咨询的律师等,都是我们对于未来吸收社会工作者的一大考量。”
  
  困难老人压力大:一直过着租房生活,希望能住上政府的廉租房
  
  “像我这样无子无女的孤家寡人该怎么办呢?”紫鹃社区的老居民董师傅一张口,就难过得红了眼睛,社工陈红英赶紧递上纸巾,拍拍老人的肩膀,示意他慢慢讲。董师傅抹了抹眼角的泪,向代表委员说起埋在心里多年的辛酸事。
  15年前,董师傅唯一的儿子去世,几年后,老伴也跟着离开。“那时候,老房子着火,拿到了13万多元的赔款,我想着儿媳还年轻,孙女也还小,就把大部分的钱都给了她们娘俩,希望她们过得宽裕些。”董师傅说,打那起,他就过上了颠簸流离的租房生涯。随着房子租金的不断攀升,从前觉得租房负担不重的董师傅慢慢感到有些吃力了,更重要的是,心里始终缺了一份安全感。
  “现在我每个月能拿3000元的劳保工资,但房租、水电、日常费用一除掉,结余真的不多了,加上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不好,前两天医生说要我住院……”说着说着,董师傅又哽咽住了。“就是啊,政府应该考虑考虑生活困难的老人,让他们能够住进廉租房,哪怕有个住房补贴,也能缓解部分老人的生活压力。”一旁的老人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记者了解到,在紫鹃社区,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900余位,占社区总人口的30%左右,其中空巢、独居、残疾老人人口也不在少数。“紫鹃社区一直高度重视对空巢、失独家庭的关怀工作,通过替特殊老人建立档案,随时掌握他们的需求和心理;带领志愿者对特殊老人实行一对一的帮扶,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生活困难。”陈红英也向代表委员介绍了社区多年来的服务内容。
  
  医药费用太高昂:患胃癌15年的老人想问问能不能给他们减负
  
  陈老先生今年82岁,他告诉代表委员,自己是个癌症病人。
  “2002年我查出得了胃癌,虽然到现在没有复发,但既然得过这个病,定期复查、平时吃药肯定是少不了的。我的医保到了2016年也不过2600多元,只要去两趟医院,一年的钱就都看光了。”陈老先生表示,现在国家对残疾人有特殊的优待政策,而癌症病人除了化疗时候的优惠补贴,康复期的治疗费用与普通病人之间的待遇并没有什么差别。
  “我看新闻上说,这几年因病死亡的人中,患癌去世的就要占到1/3,癌症一旦复发、扩散,死亡率是很高的。”陈老先生说,他曾经和癌症病友们一起探讨过这个问题,大家都认为,特殊病种的人群迫切需要政府的帮扶,希望国家的医疗补贴政策能向癌症这样的特殊病种患者倾斜一点,在后期治疗费用上帮自己减一点负。
  代表委员们一边倾听点头,一边耐心细致地在笔记本上作着记录。
  “银发浪潮”来袭,老龄化进程不可逆转,宁波也不例外。老龄化催生了庞大的市场需求。然而,社区居家养老目前仍是我们宁波老年人的主要形式,尽管也有部分老人表示未来有可能改变养老模式,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然而,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民营养老院价格高以及服务不尽规范,让养老难题困扰着很多家庭。,,是昨天活动现场最为关注的热点。
  
  社区居家养老资源有限,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81890求助服务中心主任金莹建议,社区要建立养老院或配套设施,整合各方资源,有需求的老年人可以抱团养老。
  “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服务内容可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主要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还要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养老需求,使其融入社会,抛弃烦恼、远离孤独,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金莹表示,“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社会力量参与到其中,提供更优质的物资和志愿者资源。”
  宁波市政协委员、万里学院现代物流与电商学院副院长王琦峰告诉记者,从现状来说,我国养老模式呈现多元化的态势,除了公办、民营的养老院,最常见的还是社区居家养老,这也是大部分老年人倾向的选择,从今天的座谈会中也能得到体现,“但是,目前广泛存在养老资源与需求不能完全匹配的问题。如果选择社区居家养老,虽然有社工、义工,但说到底社区的资源也是有限的,难免有一些力不从心的地方,这块就需要政府加大投入,配置硬件、软件资源。尤其是像董老先生这样的困难人群,政府是不是可以给予特殊的补助会上的慈善捐赠款项,是不是可以更多地投入到养老方面?这都是值得探讨的议题。”
  另外,他也谈到,养老是社会问题,既关系着国,又影响着家。“在现今这个老龄化社会中,如果把养老的责任一味地推给国家,国家势必不堪重负,所以我们也应该重视年轻人的孝道教育,营造崇孝、践孝的氛围,作为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只有国和家共同努力,养老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