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对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需求快速增长,文化养老逐步成为老年人重要的养老方式之一。为适应这一新情况,增强在蓉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都市积极行动,以建立健全与全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老年大学教育体制机制为抓手,以扩大老年大学教育供给为重点,创新工作理念,采取系列措施,从去年下半年起,启动了全市新一轮老年大学建设提升工程,全市文化养老服务的工作节奏明显提升。
一、市级层面大力推动,区县层面狠抓落实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大学建设工作。市长罗强就加强老年教育工作,全面推进老年大学建设两次作出重要批示。副市长刘宏葆带队赴先进城市专题考察老年大学教育工作经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我市老年大学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市政府以正式文件转发了《市老龄委关于成都市老年大学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我市全面加强老年大学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系统作出工作安排。各区(市)县迅速行动,政府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牵头推进,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结合当地实际,以需求为导向,制定老年大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具体工作任务,有力有序地推动了老年大学建设工作。
二、突出供给主要矛盾,着力扩展办学规模 目前,成都市主城区能够在C级以上条件较好的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仅占3.85%。针对老年教育供给不足这一主要矛盾,成都市在编制发布的《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确定,各区(市)县至少办有 1 所B级老年大学,5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30%的行政村(社区)建有老年学习点(辅导站),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到 2020 年,注册参加各级老年大学(学校)教育学习的老年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由目前的7.5%达到10%以上。目前,武侯区老年大学已迁入新校区,面积达2610平方米,基本满足了辖区内老年人的学习意愿。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简阳市等已全面启动了新建区级老年大学的工作。与此同时,整合相关资源,增设老年大学教育办学点的工作加快推进,确保全市今年利用日间照料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养老机构和其他类别学校等设施加挂老年大学教育学习点、辅导站牌子大幅增加,提升老年大学教育入学率,满足老年人就近参加学习的愿望和需求。
三、丰富完善教育内容,提升办学服务水平 全市各级老年大学坚持颐养康乐与进取有为相结合,注重教育内容设置,既有传统文化知识、又有现代应用技术;既有医疗保健知识、又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初步实现了专业学科的广泛性、知识教育的先进性。在学习层次上,既有初级的基础班,又有提高班和研修班,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创办了部分具有特色的名牌专业学科,适应了不同文化层次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成都市老年大学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实行校—系—班三级管理模式,促进教学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同时,积极开展教学工作改革,实行结业制,学制两年,专业学科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采取考试合格晋升高级层次学习制度。有的老年大学还根据部分老年人的要求,增加了晚间学习课程。为支持老年大学提升办学水平,各区(市)县加大政府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青羊区、大邑县等启动了老年大学改建扩建、设备更新工程。
四、探索创新办学形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为改变各级老年大学(学校)公办比例高,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的现状,促进老年大学教育与相关产业联动,增强老年大学教育可持续发展动力,成都市积极研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老年大学教育的政策措施,在扶持发展社会组织、政府购买服务,实行公办民助、民办公助、专项资金适当补助等多方面探索实践,以拓展老年大学教育发展途径,多形式满足广大老年人享受老年大学教育的需求。鼓励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较大的优质老年大学与供需矛盾较大的地区联合开办老年大学分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老年学员满意度。按照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提升老年大学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改进老年大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既为基层老年学校、辅导站解决师资、经费和学科设置问题,又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参加学习的需要,用较低的成本增加老年大学教育容量,拓展文化养老服务途径,提高全市老年大学入学率和教育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