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质量,吉林发力推动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
作者:   来源: 中国社会报  2017-04-21

  0.8%——截至2016年末,吉林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77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7.5%,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吉林省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必将产生庞大的养老需求。
  28.5亿元——2016年,全省民间投资项目达到161个,计划总投资28.5亿元,当年投资13.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的经济建设。
  2倍——到2020年,吉林省将实现GDP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2010年的2倍,经济发展的良好预期意味着老年人支付能力和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
  一组数据的背后,向我们展示了吉林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大机遇。然而,面对这个发展的黄金时代,吉林民政人又是如何树立新思维、运用新方式实现“弯道超车”的?
  “养老服务质量关系到老年人的切身感受,老年人只有认可了养老服务,才可能接纳和放心选择养老服务。因此,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可以说是促进养老服务业大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对于这‘最后一公里’我们会时刻紧盯。”吉林省民政厅厅长乔恒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每个县(市、区)至少安排1-2个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并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
  
  “一个电话,午餐送到家,医护人员上门测量血压,水费电费也有人帮忙缴了!我这腿脚不好,上下楼不方便,这回可好了,现在只要有事我就会给中心打电话,啥事都能帮我办。”帮张大爷解决这些实际困难的正是长春市绿园区温馨养老院的温馨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养老院设有三家民非养老服务机构、一间居家介护支援中心及日间照料中心,面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这个庞大市场需求,该院专门成立了温馨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与春城街道办事处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中心辐射辖区14个社区1.1万余名老人。他们将机构养老服务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做法应用到居家服务过程中,开展照护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在养老院享受到的生活照料、健康管理、文体娱乐等服务,居家的老人也可以享受到这些。同时,该院还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上门洗衣、做饭、送餐等各项服务,为空巢、独居老人提供陪老人聊天、过节、过生日等亲情化服务,只要老人有需求,打一个预约电话,中心就会把服务人员派到老人的身边。
  自2014年吉林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以来,得到了老人及家属的普遍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全省已有637个社区依托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占城市社区总数的45%。委托运营、延伸服务、资源共享则成为3种主要的服务模式。如今,全省已有800余家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主的企业或社会组织,服务内容涉及家政、照料、餐饮等10多个领域,服务老年人95万人次。
  与此同时,吉林还建立健全了福彩公益金购买养老服务机制,发挥福彩公益金对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投入的补充作用。每个县(市、区)至少安排1-2个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优先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从购买助餐、助洁、助医等基本养老服务入手,逐步向购买能力评估、服务评价等项目拓展。
  
  把农村养老服务建设提上日程,推行民政部门垂直管理农村福利中心的体制
  
  吉林是农业大省,也是拥有农村老人较多的大省,怎样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质量?
  为此,吉林省民政厅从实际出发要求各地制订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3年整合改造规划,全面提升床位利用率和服务水平。同时,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增加省级福彩公益金投入,对整合改造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在运营方式上,支持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将闲置床位向社会开放或实施公建民营,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入住公建民营的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履行好托底保障的职责。对整合后闲置的农村社会福利中心,转变功能定位,改造成农村养老服务大院,或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交由社会力量建成民办养老机构,发挥养老服务设施的最大效益。
  同时,为了积极推进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改革,省厅在管理体制上将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管理职能划归社会福利处,统筹推进城乡养老工作。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这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成为了全省的排头兵。
  2007年,延边州在汪清县开始推行县级民政部门垂直管理农村福利中心的体制。县级民政部门对本县市辖区内农村福利中心,实行统一采购方式采购取暖煤、五保老人衣被等大宗物资,大幅节省了供养资金。同时在尊重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愿望的前提下,根据本地实际将农村福利中心特困人员进行合理调整安排,将失能五保老人相对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农村福利中心集中管理服务,大幅提高了管理服务效率。
  
  评价养老机构医养融合的“两把尺子”:标准、专业
  
  “生活区要在老人入住后半个小时内执行照护计划,建立相关服务警示牌和照护档案;医务部要在老人入住第二天,安排康复治疗师执行预防性康复计划,并派健康医生为老人开展医疗保健服务;护理部要在老人入住第一时间派护士协助健康医生做好老人自带药品交接,并按医嘱执行护理计划。”吉林省颐乐康复中心主任李艳梅介绍,“规范、专业,二者是我们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重要标准。”
  颐乐康复中心是一所集医、康、养、护四位一体的专业养老机构。为了真正实现“医养结合”的标准化和专业化,中心成立了评估委员会负责老人的等级评估和各项计划的制订和下达。评估委员会通过评估确定老人照护等级,制订照护计划、康复计划、护理计划和膳食计划。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的需求,吉林省要求用好“两把尺子”的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床位数在200张以上的养老机构,内设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机构、护理院;床位数100-200张的,内设卫生室、医务室、护理站。对于不具备设置医疗机构条件的养老机构,民政部门协调卫生计生部门,统一组织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对接,通过预约就诊、定期巡诊等方式开展合作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场所配备康复设备、开辟康复专区,在医疗康复机构指导下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治疗性康复服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吉林初步形成了4种医养融合的发展方式:内设方式,即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社区养老设施内设医疗机构等方式;合作方式,即医疗和养老资源的相互合作,实现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进行便捷、快速的双向转诊;转型方式,即医院转为老年护理医院或养老机构的方式,进行资源优化组合;输出方式,即医疗机构就近、便捷地向养老机构和居家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全省已有114家养老机构兼具养老与医疗服务执业资质,867个养老机构与各类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
  
  “养老+”,形成养老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以前我们做服务,一天就能干两三单,服务人员都跑了,有了互联网,有了新技术,我们就下决心要内做平台、外建据点。”吉林佐佑颐养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曲鹏达如是说。
  佐佑颐养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用智慧平台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的企业。智慧平台由为老服务短号码96622、佐邻佑舍APP和智能手环三部分组成。老人及子女可以通过96622进行语音呼叫,也可以通过佐邻佑舍APP线上呼叫,老人还可以通过智能手环一键呼叫。智慧平台也是调度派单中心,接收到老人的服务需求后,可以线上直接派单到线下服务中心的APP服务端和监管端,服务端实现了接单和服务的便捷,而监管端则在一个闭环里看到了整个服务的状态、标准和服务后评价。
  “互联网+”这是近几年来的流行词儿,吉林也借着这个东风,大力实施了“养老+”的发展战略,分别推出了“养老+互联网”“养老+旅游”“养老+医疗康复”以及“养老+金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了养老服务与相关领域的深度融合,培育和打造了吉林养老服务业高地。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