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25日在“2017上海民生访谈”中介绍,为应对人口深度老龄化的挑战,上海目前正在不断丰富养老服务供给形式,广受群众欢迎的“长者照护之家”,将在2017年底实现在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的全覆盖。
根据上海民政部门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457.79万,占户籍总人口31.6%。上海人口老龄化呈现低龄老人快速增长、老年人口抚养系数进一步增高等特点。
朱勤皓透露,经过巨大的努力,上海已逐步建立起由供给体系、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需求评估体系和行业监管体系组成的“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供给方面,目前上海全市养老机构共计702家,床位数13.28万张。养老机构中,内设医疗机构的有244家,约占总数的34.8%。
同时,“十二五”以来,上海不断丰富养老服务供给形式。2015年起试点建设的长者照护之家,因机构小型化、离社区近、服务方式灵活等特点,被称作“嵌入式”养老院,深受市民认可。目前,全市建成的长者照护之家已达73家。
朱勤皓认为,因为小型化,长者照护之家可以在不同社区,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公共设施或闲置物业资源嵌入式建设,投入较低,利于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和传统养老机构相比,长者照护之家主要面向社区内失能、高龄独居老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既可提供短期住养、日间照料服务,又能为居家养老提供专业上门服务。“有的老人大病出院需要康复护理,可以住进去;有的居家养老老人病了一场,家属照料得很辛苦,也可以让老人住进去一段时间,给家属一个时期的喘息。这些服务都给老人和家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据介绍,长者照护之家的建立,还打通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个板块。入住长者照护之家的老人,身体情况好转以后,可以转回家中,接受社区日间照料等;情况不如以前的,则可转入养老机构甚至护理机构住养。如何顾及老人的不同需求,这背后,有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制度作为保障。
朱勤皓介绍,自2015年上海全面实施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制度以来,有效统筹整合了卫生、民政、医保等领域的保障资源,确保了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公共服务与老年人梯度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实现有效对接、公平匹配。截至今年3月25日,此项评估已累计申请老人超过33400人,已评估27600多人,根据不同的评估结果,安排了相匹配的养老基本公共服务。“下一步,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建设还要继续完善,真正使评估成为养老基本公共服务的‘守门人’,也成为其他养老服务以及正在试点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朱勤皓说。
“2017上海民生访谈”由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网、新华每日电讯、上海新闻广播、解放日报、阿基米德FM联合推出。上海12个委办局主要领导走进直播室,对话交流,关注民生,聚焦责任。上海仪电集团、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联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