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优质老年教育 服务遂宁和谐发展——四川遂宁市老年大学喜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作者:   来源: 遂宁市老年大学  2017-05-09

  近年来,市老年大学始终遵循“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无境之学,伏枥之歌为校训,以创全国示范老年大学为抓手,扎实开展“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学校尊老敬老爱老意识逐步形成,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近日,市老年大学被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认定为第二届“全国敬老文明号”,这是学校继“四川省示范性老年大学”“四川省A级老年大学”“四川省敬老文明号”“全国先进老年大学”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一、发挥老年大学优势,做实优质老年教育
  
  1.完善为老服务办学机制。学校成立了“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2名副校长为常务副组长并具体负责各自分管的创建工作。在部署工作时,明确要求要紧扣“为老服务”的办学定位来安排,将学校打造成为市老年教育中心、市老年活动中心、市老年服务中心、市养老产业指导中心。同时把该工作与创建“全国示范老年大学”项目统筹进行,保证了创建经费的足额供给。
  2.建设为老服务骨干团队。包括学校的管理班子、教师团队和学员干部,通过开展“一创三争”评比表扬活动,提升服务于学校近6000人次学员同志的能力水平。一是构建班级民主管理模式,强化学员主人翁意识,倡导“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增强学员自我教育能力。充分发挥班长及班委骨干作用,班上的日常管理和学校的重大活动都由学员干部组织实施。目前学校聘有班长33名,社区教育辅导站站长11名。二是把教师队伍建设当作战略任务来抓,选聘16名技术职称高、专业技能好、敬业精神强的教师授课,他们“爱岗、爱生、爱校”,深受学员拥戴。三是局党组选齐配强学校班子,为教师、学员服务是学校为老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强调人性化管理。在教师节、重阳节前,学校坚持短信慰问,并逐步提高教师课酬标准,2016年达40元/45分钟;同时还特地为符合条件的外聘教师购买了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每位教师征订《晚霞报》。此外,学校还组建了由教师和学员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常年开展形式多样的为老志愿服务,切实关心高龄、空巢、困难老人。
  3.改善为老服务人文环境。 一是丰富涉老教学专业。学校开设有书画、声乐、舞蹈、拳剑、古筝、电钢、摄影、电脑、武术、瑜伽、柔力球、时事政治等20多门课程或专业;还建立了艺术团和诗书画院,为学员施展才华搭建了平台。二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场地,打造校园文化墙,在学校门口、露天舞台、楼层走廊张贴教师、学员的诗书画作品,全方位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让“墙壁”说话。利用2017年建校30周年之机,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开展“十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征集活动、编办一期诗书画册、举办一次诗书画展、开展一次文艺汇演、编制一本学校志书、编辑一本理论文集、举办一次成果展览、建设一个宣传网站、建成一个《红叶书屋》、召开一个庆祝大会),既充分展示学校建校30周年的教学成果,又不断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三是挖掘潜力,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为老年学员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河东新校区即将建成;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快速提高,深受学员称道。
  4.夯实为老服务发展后劲。一是以新思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在2016年初,学校提出了建设服务型老年大学,实施“一五六”发展战略的办学理念,即追求一个目标(创全国示范老年大学,办社会满意老年教育),践行五大理念(政治建校、质量立校、依法治校、文化强校、改革兴校),实施六条路径(树立开放化办学理念、规建标准化教学阵地、实施规范化教学管理、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设置个性化教学内容、实现多元化服务社会),增强了办学自信。二是加强老年教育科研工作。学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对老年教育研究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研究重点及措施保障进行了明确。近年来学校师生撰写了近60篇质量较高的研究论文,其中《也谈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等被省级刊物和网站刊登,并在2016年川渝合作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上交流发言,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评为了优秀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对建设服务型老年大学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三是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扩大影响。仅2016年,学校就先后赴大英县、射洪县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展出学校诗、书、画近100幅,展演舞蹈表演、男女声独唱、器乐合奏、金钱板、柔力球以及京剧等文艺节目15个。积极参加全省中老年合唱比赛、全省老年大学舞蹈大赛和全市敬老爱老先进表彰暨“庆重阳”文艺演出等。绵阳市老年大学、重庆万州区老年大学也相继来校学习交流。这些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为老服务的社会影响,也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发挥了十分有益的作用。
  5.创新为老服务办学模式。学校创新探索与社区、社会组织相衔接,校本部与分校、教学点全覆盖的新型办学模式,让更多老年人进入“大学”,目前已基本形成“1+2+11”的办学格局。2016年秋季,学校开办教学班44个,开设涉老专业20门,全年注册学员近6000人次,提高了老年教育的“可及率”。一是立足本校做实老年教育。学校校本部有教学场地约4000平方米,其中教学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全校教职工22名,其中外聘教师16名;2016年秋季校本部开设教学班30余个,专业课程20门;招收学员近2000人次。二是扩大分校创新管理方式。市老年大学办有锦华分校和河东慈音寺分校两所,学校派本部优秀教师上课,其中锦华分校以委托学校外聘的班主任按学校要求进行日常管理,河东慈音寺分校按“联合社区资源、联手社会组织、联办老年大学”的办学模式由分校所在社区和社会组织自主管理,校本部重在指导,充分发挥了“校外校”作用。三是延伸教学点实现全覆盖。学校不断拓宽办学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创办社区教学辅导站,目前在市本级规划建设有11个社区教学辅导站,全年注册学员2000余人次,实行由学校社区教育科与外聘的社区教学辅导站站长共同管理,学校本部培养的骨干学员就近担任辅导教师。同时在实现全覆盖基础上推进规范化建设,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接受老年教育。  
  6.拓展为老服务多种方式。一是为使更多的城区老年人享受到为老服务政策,拓宽为老服务面。近年来,学校免收遂宁市抗癌协会会员和80岁以上的学员的学费,同时将社区教学辅导站学员一并纳入免收范围。二是邀请专家为老年人开设保健知识专题讲座。邀请省、市知名的专家不定期开展老年性疾病的预防、老年健康知识等专题讲座,并为社区老年人和学员进行免费健康检查和病理咨询,深受广大老年人的好评。三是整合学员中有特长、有技能的优秀人才资源,组建和壮大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积极参加“省十二届运动会”开幕式、“省老运会”“送文化下乡”“庆重阳文艺演出”等各类社会公益演出活动,将老年教育成果和为老服务工作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二、坚持双向回报理念,服务遂宁和谐发展
  
  老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老年大学作为“第三年龄大学”,坚持“双向回报”理念,在满足老年人完善自我、服务社会现实需求的同时,起到了展示人生价值,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稳定的多重功效,在构建社会和谐中发挥了多种作用。
  1.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市老年大学认真贯彻党的老龄工作方针,按照政治建校的理念,始终把政治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员服务富民强市“七大提升行动”。学校结合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组织学员入企业、到农村、进社区,体验改革开放的成果。学校开设书画、声乐、舞蹈、拳剑、古筝、武术、医疗保健等20多门课程,既丰富了学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又促进了身心健康。通过上老年大学,学员们普遍反映,消除了“离退休综合症”带来的孤独感、失落感,精神更加充实,生活更加丰富。正如一些学员所说,走进老年大学的校园,就像走进春天,感到越活越年轻了。
  2.增长了老年学员的艺术才能。学校按照“涉老、适老、悦老、爱老、利老”的要求,设置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为老年人充电加油。许多老年人通过老年大学知识的传播、文化的熏陶、潜能的开发,在实现老年人“求知、求乐、求健、求为”的美好愿望中,潜能被发掘,才能被发现,灵感被激发,激情被燃烧,有的还“成能”“成才”“成家”。建校30年来,学校培养气功、武术、舞蹈、书画、工艺人才近10000人;有582人成为省、市老年诗书画音舞等研究会会员;在各级老年运动会、展览会、表演会、理论研讨会等竞赛中获奖达136次。其中学员陈军的《鱼趣》获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第三届书画大赛铜奖、《牡丹》编入《中国国粹志》;游兵的山水画《秋高木影疏》等作品被中央电视台书画院收藏;张小川、许桂兰、李金秀、张明华四人入选中国老年艺术团“人才库”;李明伦、贺燕清等4人,应邀参加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年一度的龙舟赛和城市节庆祝演出活动。
  3.体现了老有所为的教学宗旨。学校坚持以学为主,以学促为,学为结合,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为自我服务、为家庭服务、为社会服务,先后开办了经济技术咨询服务部、高中毕业生补习班、幼儿园、干部双休日书画班、艺术团、京剧研究会、婚姻介绍所、茶园、舞厅等服务项目,为学员提供了“为”的条件。经常深入社区、农村、敬老院为老人们开展慰问演出,为城乡群众义务按摩针灸、气功中医治病达5000多人次;积极参加“省十二届运动会”开幕式、“省老年人运动会”“送文化下乡”“庆重阳文艺演出”等各类社会公益演出活动,将老年教育成果和为老服务工作紧密结合。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组织老干部、老八路到学校等地作传统教育报告,受教育青少年上万人次。
  4.促进了遂宁和谐稳定与发展。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而老年群体的稳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老人安则天下定。发展老年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举措。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存情况,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对下一代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实践证明,老年大学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一定基础,是一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要功能载体。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引导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老学员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如发挥老年学员政治优势,组织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人生观教育;发挥老年大学书法绘画优势,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挥老年大学团队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这些热爱学习、乐于奉献、服务社会的先进事例,成为了社会大家庭中非常有益的“活性细胞”,为倡导健康养老、积极养老,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