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中国人定义幸福的一大标准,而老年人“何所养”“何所依”,是政府、社会以及家庭共同面临的问题。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亿万百姓福祉。2017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我国将大力改革发展老龄事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2017年全国“两会”上也提出医养结合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传统养老模式的延伸和升级,“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被认为是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途径。人们在接受新生事物时需要一个过程,而国家鼓励医养产业则给了企业足够的信心。
企业要着眼于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以社区和居家养老互联为依托,加快构建服务体系,打造“1公里”为老服务圈。为老年人“吃、穿、住、行、医、乐、学”等各方面提供便利,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破解养老医疗服务难题。除此以外,还可依托互联网等平台,积极探索智慧养老,如为老年人提供在线咨询、预约挂号、家政服务、关怀陪护等。
带给老年人最贴心的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之后,深圳发布了《深圳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满足市民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并将“养老工程”列为12项重大民生工程之一。
而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怡锦社区“李秘书”智慧养老服务工作试点,是深圳市首个互联网智慧养老项目,创建于2015年,是怡锦社区通过政府购买,免费提供给社区老年人使用的服务模式,300多户家庭率先试用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实现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全覆盖,让老人们享受到智慧养老服务带来的便利、便捷。
据介绍,“李秘书”是以秘书式服务为核心,利用“李秘书Mini一键智能电脑”向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安全、生活、娱乐、情感等多方面的服务。在设计上,“李秘书”仅有一个按钮,通过这个按钮,老年人就可与“李秘书”服务平台的呼叫中心取得联系,进而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服务,使用便利。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坚介绍,我们街道率先在全市开通了“李秘书”,全部实现通过“智慧养老云平台+秘书中心+智能终端+移动APP”实时为居家老年人提供24小时真人秘书服务。同时,还集“呼叫救助、居家照料、健康服务、档案管理”为一体。如每天可将血糖、血压等健康数据上传到云平台,并建立数据档案,让医生及时会诊并给予建议,此外还可提供预约挂号、心理咨询等多项在线服务,让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可随时监控,实现养老无忧。
创新模式 放开民营养老市场 为养老创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日前,深圳市发改委与市民政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我市养老机构服务收费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的最大亮点是明确了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我市养老机构实行分类定价,进一步放开民营养老市场,政府为‘三无’等老年人群体的养老兜底。”深圳市民政局福利处处长赵冰表示,根据《通知》,深圳市养老院收费将实行分类管理。公立养老机构由政府定价,“三无”老人,即特困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的赡养人和抚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抚养人确无赡养和抚养能力)实行免费入住,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失能、高龄老年人可低价入住公办公营养老机构,基本养老服务收费和膳食费按当年深圳市公布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收取。
此外,公办(建)民营养老机构由运营方根据所有权方的委托运营协议等来定价。民办养老机构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
事实上,此前为了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步伐,深圳市规划国土委联合市民政局,就在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配建标准,并在《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局部修订中予以落实。目前,深圳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配建标准,已由原来1万至2万人的新建和旧改社区按大于等于300平方米配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调高至750平方米。
据介绍,此次提高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配建标准,是深圳市民政局落实《深圳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关于 “推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民政系统将联合相关部门严格落实配建标准、配置要求,推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星光老年之家、社区图书馆等社区服务设施临近设置,集约型发展。
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党委书记廖远飞表示,深圳作为创新之城、改革前沿,在老龄事业上,我们更应该以大爱之心,成大爱之业,筑大爱之城。同时,他指出,养老工程是深圳市重大民生工程,深圳正在全力打造完成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以创新实践为国家养老行业破难题、探新路、做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