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奇怪很多人的理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根深蒂固。这么多年下来,社保基金投资的回报率如何,我们不去关心;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我们不去关心;而某种程度上“本是同根生”的广大普通公务员高了几个百分点,却被大家百般指责。其实我们国家养老体系的本质问题在于,一般企业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太低,难道“双轨制”并轨之后,大家依旧保持现有的低水平就是我们真正希望的吗?
“双轨制”下公务员养老金的替代率远远高于一般企业职工。一般一个公务员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约在60-70左右,其实职级越高的,替代率反而越低。企业职工2011年,我查了一下约为40%左右,其实和公务员的养老金替代率相差无几。这也就是为什么十几年前没有人叫要并轨的原因。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根源在于我国养老三支柱体系的缺失。从解放以来,我国始终采用的是国家养老、国家兜底的养老体系,直到改革开放,依旧采用了这样的体系。进入这个世纪,逐步引入了企业缴费的补充养老金、企业年金等,以及个人缴纳的商业保险。但是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不均衡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加上社会用工成本和企业发展的粗放,本因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竞争方面的王牌手段——企业年金,由于无法享受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沦为了一些垄断型国企的福利分配;而个人养老保险等,则因为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口碑较差,并真正成为“支柱”之一。
至于公务员养老金发放,这么多年没有根本的改革,只是进行了标准的提高罢了。对于广大的公务员来说,随着反“四风”和反腐倡廉的深入,广大公务员能够享受的”额外福利”定将越来越少,目前的养老金制度,或许是保证他们能够公正、公平、还算认真对待当前工作,以及留在公务员队伍里的为数不多的理由了。
我们应该做的,是要依靠三支柱体系,来切实提高全员养老金的替代率水平,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这才是我们应该呼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