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阳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出台,《规划》强调,要从加强老龄事业体系建设、实施居家养老幸福工程、推进老龄事业重点工作三个方面,营造有利于老龄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工作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要建成较为完善的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形成共建共享的老龄社会管理体系,基本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老龄政策法规体系。
“加大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力度,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和优待水平。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构建老年人权益维护社会网络。加快推进我市养老服务等方面法规政策的制定、完善和实施,规范和促进全市老龄事业健康发展。”
《规划》指出,要加强资源整合、加大资金投入,认真开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实施居家养老幸福工程,大力推进老龄事业重点工作。
“发展养老助餐服务。提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辐射能力。逐步建立紧急救援服务网络。开展关爱农村留守老人行动。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开展家庭适老设施改造。积极推进“医养结合”、“互联网+”养老服务、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和老龄产业发展等四项重点工作。”
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市社会养老床位数将达到每千名老人35张以上,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设施将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要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鼓励养老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全市力争规划建设一至两个养老健康产业示范园区。将符合条件的贫困老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到“十三五”末,实现敬老津贴制度覆盖全市8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城区力争覆盖到75周岁以上的户籍老人,有条件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可覆盖到70周岁或6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