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7.1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5.79%,人口老龄化呈现占比高、增速快、寿龄高和失能比例高的特点。近年来,该市充分利用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特点,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并开发相应的商业、医疗、休闲、娱乐等支撑功能。
从规模小、档次低过渡到中高端 近年来,虽然北海市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较快,但大部分养老机构设施简陋、陈旧,仅能提供吃、住和简单的护理,与真正意义上的养老服务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大多数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都存在年龄老化、文化层次低、专业水平不足、性别比例失调等问题。
为更好地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根据自治区民政厅建设“广西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要求,北海作为滨海旅游城市,和钦州市、防城港市一道承担“一核四区”中建设“北部湾国际滨海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区”的重任。北海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于2016年1月印发《北海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推进各类养老项目的建设,通过争取中央资金落实了合浦县社会福利院1号、2号养护楼项目建设,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合浦昌和养老服务中心、广西北部湾枫林晚养老服务公司等养老服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针对目前养老服务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和品质化转变的趋势,北海市委、市政府积极争取自治区民政厅在北海市金海湾红树林建设北部湾养老示范项目,规划用地300亩,整合利用北海生态资源,以创建“养生北海、候鸟天堂”形象品牌为立足点,打造以中高端滨海养老、旅游度假、休闲运动、康复疗养于一体的北海国际化滨海健康养老基地和海上丝路休闲度假养生基地。
从单一养老过渡到医养融合、健康娱乐 现代养老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医疗、康复、调理、疗养贯穿其中,养老机构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而现实情况中,养老机构却盲目地以新增养老床位数为目标。随着北海市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急剧增加,需要“医、养”双重服务的老年群体也逐年扩大,特别是解决带病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养老服务业急需解决的难题。
2016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对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相结合提出明确要求。为促进北海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北海市民政局积极协调配合市卫计委等部门,统筹考虑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加强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该市民政局在市社会福利院建设“颐养苑(医养融合综合服务楼)”项目,争取中央计划内投资1846万元,在市社会福利院内新建一栋6层建筑,总建筑面积7664.4平方米,新增养老床位180张,预计2017年底竣工投入使用。该项目是北海市医养结合养老项目,服务内容包含医疗、养老、护理“三位一体”的综合楼,主要解决“医养融合”问题,是自治区民政厅重点打造的一个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主要入住失能、半失能及需要医疗介入的老人,在开展养老服务的同时提供医疗康复服务。
加快发展异地养老、旅游养老 随着经济发展和老年人养生养老意识的提高,到北海过冬养老的北方老人越来越多。据估算,2016年冬天至2017年春节期间,到北海过冬养老的老人有近十万之多。北海市委、市政府把“候鸟养老”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列入《北海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北海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与整个养老服务业同步发展,从根本上满足广大群众和市场需求。
围绕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北海市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大力发展滨海度假养老、海洋文化养老、旅游养生养老、乡村生态养老与养生文化体验等项目,培育“养生北海·候鸟天堂”服务品牌。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更多的养老床位,特别是动员已批准建成的养老机构积极参与“候鸟养老”。加强与旅游、商务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引导家庭旅馆和旅游酒店在旅游淡季和冬季开展“候鸟养老”服务,以满足老人养老需求。加强与异地医疗卫生服务协作,积极引入北京市老年医院等外埠优质医疗机构到北海市开设分院,提供专业化的老年病诊疗服务,积极推进医保异地结算,打通异地养老就医结算通道,解决“候鸟老人”的后顾之忧。